但谁能够肯定赵昕的继任者也那么想呢?恐怕没有人能够做出这个保证,而这样一支不受朝廷节制的军队,就那么停留在汴京城外,对于整个朝廷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但奈何这支军队全凭赵昕自己出钱搭建,没有动用国家一分一毫,而作为皇帝,他也确实拥有组建军队的权利,在这个问题上,朝廷很难发难,最后只能看着赵昕将这支军队建立起来,如今他们能够做的,就是给汴京城外,裴德衍的军队洗脑,起码让这六十万大军听命于朝廷,而不是听命于皇帝,如此,才算是安心了不少。
不过眼下这个问题并不致命,皇帝虽然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富组建起了这样一支唯独忠诚于自己的军队,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首先便是财富上的捉襟见肘,三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可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且赵昕要的还是精锐部队,几乎每三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军演,大军调动,花费数百万,即便是天下之主的皇帝,动用自己的私库,想要维持这样的训练强度也是十分困难的。
其二则是在常备军中失去了民心,这些军队原本是属于皇帝的,尽管受朝廷节制,但他们心中对于皇帝还是十分尊敬的,毕竟这是一个尊皇的时代,皇帝在普通人心目中,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之所以无法成为皇帝的臂膀,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上官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文官而已,但大部分基层士兵,对于皇帝是忠诚的。
但如今赵昕的这一手段,可以说是给了这些忠诚于他的士兵一个巨大的打击,自从组建起这支军队之后,陛下对于其他军队的询问就几乎不存在了,而对于羽林军的亲近,则是肉眼可见的,原本赵昕每年都会去往汴梁城和周围郡县的军营之中慰问,这也是徐清提出来的,一方面让皇帝可以看看沿途的风貌,放松一下心情,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看看宋朝如今的变化,而百姓们的生活,二来则是贴近与士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武官在社会上的地位。
赵昕对此也是从善如流,每年几乎都会搭乘火车前往几个大城市的军营,跟军队的士兵们一起聊一聊,参加一下当地的演武比赛,可自从组建羽林军以来,已经有三年的时间皇帝没有再前往任何一座军营了,这显然是不信任军队的表现,除此之外,赵昕还经常把羽林军中的军官派往地方担任统帅,这种做法也让他们非常难受,军队理应平等,但赵昕的偏爱则造成了严重的不平等,而其中最严重的地方,无疑就是汴京城外的六十万驻京部队了。
这些人距离羽林军驻扎的营地不过几十公里左右的路程而已,两边放假的时候,经常会在汴梁城中相互遇见,而羽林军的态度当然非常傲慢,作为你天子亲军,他们无论是从待遇还是从装备,又或者是受信任程度,和提拔速度上,都要比其他军队快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军队的人自然不满,地方军队倒还好,毕竟眼不见为净,可京城的部队可以说是朝夕相处的,在这种情况下,矛盾自然不少,而这些就是忠诚这颗鸡蛋的缝隙,这些缝隙在士大夫们的挑拨下,三年的时间里,便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隔阂。
如今这些军队虽然依旧在名义上奉皇帝的命令为主,但其中大多数士兵则都已经对皇帝没有人原本的感情,而在朝廷的宣传之下,军队应该听命于代表百姓的朝廷,而不应该听命于一个人的思想被逐渐传播开来之后,军队的忠诚对象也慢慢开始转移,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可以说,赵昕是亲手把军队推到了朝廷的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才没有太过于担忧汴京城外的那三十万羽林军。
至于赵昕为什么要那么做,他也是很无奈的,人要么永远不要怀疑别人,只要开始怀疑起第一个人之后,那么他的余生将充斥着怀疑,赵昕显然就是如此,对于军队,他原本是信任的,但随着自己的亲军建立起来之后,这种信任便立刻转移到了这支军队上来,在原本的军队中,虽然军队服从皇帝的命令,但因为文官的搅扰,也经常会出现军队不服从命令的事件。
在没有羽林军的时候,赵昕或许会认为军队之所以不听从命令,乃是因为文官的搅扰,但随着羽林军的出现,这种信任便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慢慢加深的怀疑,这些军队是真的忠诚于自己的么?赵昕慢慢开始怀疑这一点。
而一个人只要开始怀疑一向事物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找出无数的理由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且另一方面,羽林军对于赵昕的绝对忠诚,也让赵昕感到无比的沉醉,那是现在的军队所无法带给他的感觉,羽林军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私军,而不是什么国家军队,只要自己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是一支值得自己完全信任的军队。
在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理自然会慢慢开始改变,这种改变是无意识的,在做出改变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找出无数的理由,比如说去其他地方的军营不方便,不安全,接见军人代表,没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慢慢的,当赵昕反应过来的时候,军队早已经跟他是离心离德的,尤其是京军更是如此。
虽然赵昕得到了三十万大军的无限忠诚,但却与真正的军队离心离德,其中的好坏到底如何衡量,如今显然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只能够交给时间,去给所有人一个答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