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太累了,躺了一会儿,他真的就睡着了。刘玉海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看着透过车窗玻璃洒进来的阳光。他明白,又躲过了查票那一关,只要躲过下车时验票那一关就行了。
刘玉海慢慢的从座位底下爬出来。看到下面钻出来一个人,周围的旅客都大吃一惊,好在,谁也不认识谁。他就起身去洗了一把脸,捋了捋脏乱的头发,然后接了一杯开水,到下节车厢找了个座位,开始吃饭了,烧饼配开水,挺好吃的。那成了刘玉海一生中最难忘的早餐。
没有了心里负担,随着旅客的不断上下,刘玉海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了。从小在中北部省份山区长大,列车由南向北奔走的过程中,他透过车窗,看到的是以前从没有见过的风景。
他看到的连片的湖泊、河流,牧童骑在牛背上的场景,看到了长在水里的稻子,和老家明显不一样的农舍。那时候的火车还没有那么快,你可以欣赏沿途所有的风景,还有美食——每过一站,就有卖当地特产的人上来火车兜售,他们沿着各个车厢,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推销着他们的产品。往往过了一两站就下去了。当然,每一站都有上来的和下去的。
刘玉海自己知道,剩余的钱是一分钱都不能花了。所以,看着那些卖东西的,他在心里暗想,以后一定要再坐这趟列车,把那些火车上的小吃吃个遍。可惜了,后来他坐的是高铁,没有了那火车上流动的商贩。
又过了一天早上,列车的终点站到了。刘玉海的心又揪了起来。他担心自己在出站的时候被查出来,毕竟,按照他摸来的那张火车票,他在前天夜里就该下车了。
在被人流夹褁着出站的时候,刘玉海专捡人多的地方跟,他使劲的捏着他那张车票的到站点,让出站口的人员检查,那一刻,他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因为他看到旁边一个开着门的小屋子里已经进去好多人了,他知道那些都是逃票被查出来的。
他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检票员看也没看他,就直接在他的票上打了个孔,他安全出来了。
他高兴极了,走出火车站,快步向旁边的长途汽车站走去。进了站,他一眼就看到了往林漳县的汽车。他像看到了亲人一样亲切,开心的把剩余的钱拿出来20元买了车票,登上了回家的车。
自往北海走后,一路上的颠沛流离,一路上的心惊胆颤,一路上的忍饥挨饿,让他在这一刻听到的家乡话是那样的亲切,让他喜极而泣,不自觉的流下滚烫的泪水。刘玉海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又回到家了!”
家才是他最温暖的怀抱,多年以后,无论刘玉海事业做到多大,他始终不能忘怀故乡的那一片土地,因为,在他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始终是不离不弃的故乡撑开那温柔的怀抱,鼓励着他,安慰着他,更鞭策着他站起来,继续前进!
那次回来后,他没有给任何人讲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他只是告诉母亲。他干不了人家那里的工作,就回来了。
后来,有同学听说他去过北海原晓东那儿,都来打听能不能去,在那儿干什么工作,说是原晓东说了,那儿工资高,待遇还好。从厕所翻墙出来的时候,刘玉海曾答应过原晓东,他回来之后什么也不会说。
看到那些同学热切期盼的脸,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那个时候是传销刚兴起的时候,如果你舍得骗亲戚朋友,说不定也真能挣钱。这是刘玉海对传销的认识。他只好很认真的对每一个问他的人说:
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待遇是靠能力挣钱,我不给你们去或者不去这样的建议。至于我为什么回来,是我不能胜任那里的工作要求。
说完这些,他就啥也不说了。他心里不想骗这些同学,但他也不想断了原晓东的后路。毕竟,他今天能回来,也是原晓东帮了他的。如果他留在那儿了,也许给这些同学写信的就是他了。他矛盾的心情折磨着他,让他既不愿说实话,又不愿意他们去北海,所以说着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刘玉海回来后,在家里陪母亲干了几天农活儿。由于要去找关系分配工作,他也不敢再出远门了,再说了,有了这次教训,他决定以后去哪儿,都和几个熟人一起,这样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基于这种考虑,他来到县城,投奔了一个高中同学郭飞翔。这个同学没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在县城开了一个店卖太阳能热水器,正好需要有个人帮忙安装,这样,刘玉海就留在县城,边找工作边打工。
同学给他说好了,管饭,每天10元钱。这就够了,刘玉海本身也没想挣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