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去后,继续编练县勇的时候,是绝对不能再用这些人了,一群废物,屁用都没有。
国朝养士两百余年,怎么就养出了这么一群废物呢。
国朝之不幸啊!
回头看看和王东义商量一二,从他手底下借调几个人,或者是从找好友魏新平帮忙,从卢巡抚麾下的抚标里借几个人,要不然的话,自己的县勇练来练去都难堪大用。
他安如山纵然是被贬到上津县这个穷山沟来,但是他还是有着积极上进,重返京师的梦想。
作为一个二甲进士,一个曾经的翰林院庶吉士,一个本来有着光明前途的政治新秀,他不能沉沦在上津县这种破地方。
他要找机会重返京师!
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效仿卢象升练兵剿匪了。
卢象升是怎么崛起?受到陛下重视的?
就是在崇祯二年,辽东鞑子借道草原,从喜峰口入关威胁京师,时任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募兵万人驰援勤王。
然后就升官了,并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建立了天雄军。
后率领天雄军多次和义军作战,积功后彻底成为了朝廷红人,今年楚北局势糜烂,卢象升就是被委以重任,担任郧阳巡抚,负责楚北防务,带着他的天雄军南征北战剿匪后,又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勋,根据在京的好友传来的信件,安如山已经是知道这个依靠勤王起家,剿匪升官的卢巡抚深受朝廷大佬的重视,估计不用多久就会升官了。
卢象升那等连翰林院都进不去的人,都能依靠勤王剿匪的路子飞黄腾达,为什么他安如山这个翰林院庶吉士就不行?
但是想要剿匪积功,这手底下没人也不行,很明显自己在地方上自己招揽的这些渣渣没卵用,不靠谱,后续还得想办法从王东义乃至从卢巡抚的天雄军里招募几个人才才行。
不过这些都是后续的事情了,至于现在嘛,还得先逃命再说!
安如山下令撤退了,带着最精锐的亲兵队一路狂奔,快速撤离战场,至于其他的什么县勇和青壮,那些人也是跑的跑,投降的投降,当然也有少数想不开的人会继续抵抗。
但是这些都不会妨碍战场上的大局了。
当郭东岩看到对方的前队在己方的重甲突击队的冲击下,连正面接触都没有,直接被一波抛射的箭雨就杀伤众多进而崩溃的时候,郭东岩就知道这一仗已经稳了。
实际上,这一战对于禁卫军而言,最后的战斗过程只是手到擒来而已,整个作战计划最重要的并不是最后的战斗,重要的是能不能绕过王东义,并及时的拦下这支辎重队,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快速动员以及后续的急行军。
从决定出兵再到现在,一共也就两天半时间而已,前面一天用来紧急召集部队,从大山出发抵达大山边缘,最后一天半是急行军八十多里路。
如果算上禁卫军在大山内的行军数十里,那么这短短的两天半时间里,大部分禁卫军一共行军了一百二十里路。
如此迅速的行动,才是真正的挑战!
这不仅仅严重考验了禁卫军的组织动员能力,更考验了禁卫军将士们的体能。
只要禁卫军快速组织动员起来,并通过急行军抵达此地拦住了这支明军辎重队。
那么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悬念了。
毕竟禁卫军的探子早就摸清楚了这支辎重队的兵力规模和前进路线。
郭东岩他们在出发之前就知道这支明军辎重队只有数百县勇护送,没有什么精锐部队护送,要不然他们还没这个胆子过来呢。
而对方只有四百县勇护送,郭东岩可不太相信他们能够挡得住己方八百多禁卫军士兵的进攻。
不过,唯一不太美的就是,这只是一场击溃战,对方崩溃的时间太快,以至于让己方的左右两翼包抄的部队还没有完成,对方就已经是崩溃逃亡了。
这会,秦五郎上前道:“陛下,对方有一股七八十人的部队快速南撤了,看样子是他们的精锐部队,要不要追击?”
郭东岩却是摇头:“他们既然逃了,那就不管他们,吩咐下去,迅速结束战斗,再快速打扫战场!”
“让辎重队上来,搬运战利品!”
郭东岩可没有追击这股敌军溃兵的打算,毕竟人家撒开脚丫子跑,他派步兵去追还不一定能追的上,而且持续追击也是容易生变。
这一次出战作战,他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缴获这些辎重,为的是里面的粮食,甚至这辎重队里的三门重炮都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属于有机会就带回去,没机会就直接扔了的那种。
秦五郎道:“臣遵旨!”
此时一旁的严坤也是上前道:“陛下圣明,如今我大周急缺的乃是粮食和一应军需,至于杀伤多少敌人只是次要问题!”
郭东岩道:“严尚书你也别闲着,去帮着一起简单清点缴获,安排辎重队运输物资,我们的动作要快一点,说不准王东义他们什么时候就过来了!”
郭东岩很清楚,哪怕是己方的大军行动很隐秘,但是想要彻底瞒过明军探子也是不可能的,估计这个时候王东义已经是得到己方出山的消息了,甚至都有可能领兵过来的路上呢。
这地方不能久待,不然容易从伏击者,变成被伏击者!
【作者题外话】:走过路过别忘了投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