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周王朝控制区里,能和盐业沾边的只能是大周盐务公司,其他任何人以及机构从事盐务生意,甭管生产运输又或者销售,都是属于犯罪行为。
至于目的嘛,自然是为了上缴更多的盐务利润到财政当中。
仅仅是湖广一地,现在每年的盐务利税都能做到数以百万计,可见其中利润有多大。
这上缴了这么多钱到国库里,剩下的诸多麻烦事,比如说边军需要粮食之类的,官方后续会自行,招募民众进行屯垦,组织运输粮食过去,不需要什么盐商大老远运输粮食过于,或者是搞商屯。
大周王朝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这么一个原则,奉行事务简单化,同时尽可能的不扰民。
民众们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交税,剩下的那都是官府的事。
在统一农业税上,这一点体现的特别明显,什么火耗啊,粮食运输啊等等问题,和民众都没啥关系,你只需要缴纳实物税收就可以了,剩下的和你没关系。
后续官府会自行利用大周粮食商行,大周工部银行等官方商业机构解决上述难题。
这军队所需的粮食也同样如此,周军在外征战所需要的粮草,那都是军方自行解决的,甭管军方就地征粮还是从后方运输,那都是军方自己的事情。
如此情况下,大周王朝自然也是不喜欢搞复杂,而且容易存在严重贪腐的开中法等传统盐务方法了。
周王朝来了个一刀切,直接官营!
之前在湖广如此,后续在江西也如此,现在在江南同样如此!
很快,一些盐商们就唉声叹气,因为明王朝不准许他们在江南地区贩盐了。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很快就有人从这一系列的大周王朝盐务专营里找到了生财之道。
那就是,那些该死的,挨千刀的伪周贼军们,虽然说玩盐务专营了,但是他们却是没有足够的食盐来源……
如今的主要食盐来源多种多样,有海盐、有池盐、有井盐等。
其中海盐产量大,价格便宜,当然了质量也非常的差。
其次则是井盐,四川地区里的井盐就非常的出名。
然后还有池盐,这个主要分布在西北一带,如陕西、宁夏、山西等地区。
不过虽然食盐的来源多种多样,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海盐,毕竟这玩意的产量足够大,同时成本也能进行有效控制,这利润也更高。
海盐的产地极多,很多沿海地区都有,但是要说当地的海盐主要产地,那绝对是两淮莫属。
嗯,准确的说是两淮沿海地区,也就是扬州府、淮安府两地的沿海地区。
从海州到盐城再到通州这一大片沿海地区就是十七世纪里华夏地区最庞大,也是最重要的海盐产区。
其每年产出的海盐,持续供应了半个华夏地区的食盐消费,并由此造就了扬州这样的繁华之地。
嗯,现在不说什么扬州盐商之类的,只说上述当今的海盐主要产区如今可都是在明王朝手里呢。
虽然周王朝控制的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这三个沿海府也有海盐产出,但是数量一般般,远远没有两淮海盐这么庞大。
而周王朝控制的泛江南地区,安泸地区,江西地区,湖广地区,这些地方可都是属于长江流域的人口密集聚集地,食盐的消耗量是非常庞大的。
而周王朝控制区里的食盐产量,其实是不够的,之前周王朝还没有东进的时候,大周盐务公司就需要从西北进口池盐、四川进口井盐,当然了更多的还是通过长江航运,从那些商人手里收购两淮地区出产的海盐。
现在吗,大周王朝里的控制区更大了,食盐消费数量更庞大了,但是食盐产量却是不够。
这也就意味着,大周盐务公司依旧需要进口大量的食盐,哪怕大周盐务公司购进的食盐价格比较低,但是架不住数量大啊。
于是乎,很多扬州那片地方的大盐商们,就是陆续找了上门来,试图和大周盐务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一开始大周盐务公司那边也很痛快,连续做成了几笔生意,但是没多久那些大盐商们就发现,这些大周盐务公司的人对大批量购入海盐不怎么感兴趣了……
仔细一调查,才发现他们在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这一片的沿海地带里扩建了盐场。
这扩建盐场后,产量大规模增加这很正常,但是产出的盐质量却是极好那就不正常了。
这里头,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