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伯!蕊初!”他喊道。来不及等刘三放下手里的锯子,他亲自俯身将门槛提起,以便姜家的车夫把马车赶进来。
“琚儿,府上一切安康?”姜绍康笑呵呵地问。
“托世伯的福,一切安泰!”曹琚开心地答道。
姜家车夫把马车停在了院子里,刘三跑过来,把两匹马拉入马圈,又从曹琚手里把门槛拿回去,放回原处,关好房门。
“府上还是这样谨慎,不随意与人往来。”姜绍康长期在文坛上享有盛誉,门轩往往都是洞开的。对于老友家的这种处事方式,他虽然不适应,但还是比较理解,乃至钦佩。曹慎修任职御史台,本来就是个风波不断的衙门;紧闭房门,慎重来往,倒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眼下这多事之秋。
正在堂屋里的钟氏和儿媳翁琴缘闻声出来,忙不迭上前问候。钟氏便让翁琴缘去后堂叫曹慎修和曹珌过来。
蕊初走下车,在与曹琚隔着几步远的位置站立。她身着一袭桃红色褙服,衬得那白净的面庞越发清新动人;脖子上用五彩绳拴着一枚青玉扣,头上已经戴上当年自己的母亲送去的那两股金钗。曹琚猛然有些心动,下意识地上前一步,却又戛然而止。
毕竟自己的母亲和蕊初的父亲就在身旁,他无法像上次那样,可以和蕊初离得更近一些。两人四目相对,彼此的眼神中都满含热切。
姜绍康从马车里提出一袋江米,一提鲜肉,交到钟氏手中:“端午要到啦,敬问嫂夫人安泰。”
“好着呢,白圃兄,怎么好破费……”
“都是那帮子文坛上的朋友往来相赠,而今风气只讲势利,反而弄得我也无法免俗了。”
“来屋里请。——我们家啊,自从东轩在御史台做官以来,从不与同僚之间私相授受。也就是和府上还有这些往来。东轩他清汤寡水的廉吏,这些年没少得罪人,也就只有府上不嫌弃我们这是非之地了。”钟氏满怀感激地说。
“嫂夫人这是说的哪里话?曹家与姜家是三四代人的世交。何况,满朝文武,也就是东轩兄的德行,能让姜某感佩不已。”
说着,他们一同步入堂屋。
堂屋里的纺车声戛然而止。纺车后,曹郑氏身穿粗葛布褂子,手持纺锤。看到姜绍康进屋,她正要起身,姜绍康冲上去扶住她:
“老伯母请安坐,端午将至,小侄特意来问伯母安。”
“好啊,白圃,”曹郑氏慈祥地笑道,“你是东轩最好的朋友,你父亲也是东轩他父亲最好的朋友,咱们两家用不上如此俗套——快请坐。”
“祖母。”蕊初笑盈盈地跟在后面,向曹郑氏施礼。
“蕊初也来了呀?快来让祖母看看!”曹郑氏喜出望外。
蕊初走到曹郑氏身旁,曹郑氏丢下纺锤,握住她的手,上下打量了几眼:“可是越大越好看了!蕊初呀,祖母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如从前,现在这双老眼呀,就巴巴地等你过门喽!”
蕊初的脸颊上泛起两团彤云,“祖母不着急!蕊初很快就……”说到这里,她猛然止住,转而看向父亲。
姜绍康接过女儿的话:“伯母,等中秋以后,小侄一定和东轩兄好好操持婚事,让蕊初早日到曹家,侍奉您老人家!”
“好!好呀!”曹郑氏连连点头,满心欢喜地拉着这个没过门的孙媳,百看不厌。
曹慎修和曹珌也从后堂赶过来了。最近朝中没有什么事,曹慎修看起来心情也不错,辞官归隐的念头也暂且作罢了。只是他心里明白,这不过是波澜迭起之前的宁静,就像这初夏的天气,看似温和,实则不知何时,就要生出滚滚云雷。
此时,曹慎修心里最牵挂的,依然是两家的婚事。母亲和妻子都十分喜爱蕊初,更不要说曹琚了,他的目光几乎是粘在了在蕊初脸上,看得蕊初都有些不好意思。
“琚儿,”曹慎修把他拉过来,“去,和你哥哥在院子里铺两张桌子,今天我要和你姜世伯好好叙叙话。”
“噢。”曹琚答应了一声,把紫竹箫挂在墙上,满怀不舍地跨出堂屋。
“看这孩子,把他猴急的……”身后传来老祖母的笑声。
曹琚自知在有蕊初的时候,总是容易失态,但依然按捺不住对蕊初的想念。他多少有些痴态,也多少因此而感觉羞愧。在侧屋里往外抬桌子的时候,他的目光不时与哥哥那略带玩味的目光碰撞——他最近总是拿蕊初的事情打趣自己。
刚刚摆好桌子,房门又响起来了。
看到刘三仍然在忙手上的活计,曹琚还是自己跑过去,拉开房门。
眼前是一个陌生的少年,仪表英俊,看上去和自己年纪相仿,穿一身不时兴的黑衣,肩上挎着一个包袱,风尘仆仆的;口中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显现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