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平身吧!”洪善的声音今天显得异常洪亮。
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翁茂溱心想。
“吏部、兵部,朱锦一案已经审结,朱锦全家也已经诛灭,你们尽快把卷宗整理出来,呈奏上来。”
“是!”
“兵部、吏部、礼部,还有太常寺卿秦士逊,对柔远之战的善后事宜,处理得如何了?”
“禀陛下,”秦士逊出班奏道,“三位尚书已经写成奏章,汇总到太常寺。太常寺与礼部共同商议,认为怀化将军邓绍群,在曼桓入寇时,率军积极抵御,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功败身亡,虽死犹荣,建议追赠一品将军,追赐爵位,谥号,武烈。”
“准奏,邓绍群赠一品骠骑大将军、武唐侯,由他的儿子邓……邓祥袭爵。”洪善点点头,答道。
“陛下,兵部同时奏请,此番武唐突然遭遇曼桓侵犯,导致城破人亡,算下来,是因为武唐没有精兵强将。”秦士逊又禀报道。
“那你有什么想法?”洪善问道。
“陛下,不妨把北州的那支八千人的重骑兵队伍,拨付给武唐侯率领。”
“准了!”洪善不假思索地答道,又喊了一声:
“宗正!”
“宗正在。宗正寺认定,皇后朱氏,身为叛臣族属,性情暴戾,无法统领后宫,为天下范仪。皇子朱明,不服训教,在皇城肆行无道,不足以承国本之重。请废皇后为庶人,皇子为藩王。”
“准奏,细则你们拟个折子呈上来。相国,大理寺,御史台,曹慎修的案子审结了吗?”
“已经,”王修怀断断续续地说,“奏呈圣裁……”
“朕看了,曹慎修夫妇凌迟,其子、媳斩首,家人流放八千里。但是为什么没有刑部的印?”
“臣昨天就已经把正本送去刑部,只是至今不见刑部批复!”武璋答道。
“刑部的人来了吗?黎尚书?翁茂溱?”
“臣在!”翁茂溱深吸一口气,走出班列。
“刑部为何不审批诸司奏章?”
“回陛下,刑部认为,对曹慎修一家的处决不妥!”
大殿上顿时响起嗡嗡的交谈声。
“翁侍郎!”武璋诘问,“是刑部觉得不妥?黎尚书觉得不妥?还是你翁侍郎觉得不妥?”
“回陛下,此案疑点重重,尚书台并没有把曹慎修涉案的证据移送刑部,按照律令,刑部理应参与审讯,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对曹慎修的审讯,虽然有文书,但里面矛盾重重,并且没有曹慎修本人的画押。因此,刑部建议,曹慎修案,应当发回重审!”
“陛下!”武璋说,“曹慎修案,臣与王相、大理寺连署办案,每一条罪证都详细核验,并没有差错。曹慎修抵死不认罪,不足以佐证他没有罪。尚书台的决议有理有据,此案绝没有问题!”
“陛下!”董寿说,“刑部侍郎翁茂溱,素来与曹慎修友好。他方才说的三条理由,都是出于私心,绝非公理!”
翁茂溱强压怒火,说:“陛下!臣以性命担保,此案疑点重重!朱锦一案,本就不足以平息舆论,现在曹案破绽百出,真就这么审结了,恐怕人心不服啊!”
“人心不服又怎么样?国有王法!”董寿反唇相讥,“陛下,那曹慎修向来自诩君子,他身居御史中丞一职,俸禄两千石,但身居陋室,饮食、衣服都朴素陈旧,这分明是以素朴自矜,为自己博声誉。如此奸诈之徒,大理寺已经多次接到弹劾。若说曹慎修案有问题,臣实在不敢苟同!”
“董公!如果一个官员过得清朴一些,就是他罪名成立的理由,那我请问,我朝律令里哪一条写了这样的罪状?”
“都别吵了!”洪善吼道。等朝堂安静下来,他转而面向王修怀:
“王相,你看这事儿该怎么办?”
王修怀答道:“陛下,要说曹慎修案,确实是老臣主持,刑部没有参加,翁侍郎提出质疑,也在情理之中。但现在翁侍郎和大理寺,和御史台,意见相左,若尚书台的审讯,有误,发回重审,亦无不可。只是,老臣觉得,事关重大,还是得请,刑部尚书,黎斗南,让他来裁决,为好。”
“黎尚书病倒在床,不能视事……”翁茂溱说。
“翁公,黎尚书毕竟还健在,且仍然身居刑部之长。恐怕你说的话,不足以代表刑部吧?”武璋问道。
“你们谁,去黎尚书家,看看他怎么样,能不能来?”洪善问。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声疲弱的喊声:“臣,黎斗南,见驾!”
洪善大惊,群臣也纷纷回头,偌大的朝堂瞬间空气凝滞,每个人都不可思议地睁大了眼睛。
此时,黎斗南身着朝服,端正而踉跄地走上皇极殿。他的脚步沉重而紊乱,等他走近了,众人才发现,他背上竟然背了一块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