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普通爱好者的棋手熏染,又历经棋士自我棋艺体系的觉悟以及江湖征伐四方后的洗练。这时,倘若他能在棋界雄霸一方,然后假以时日,或者机缘巧合,一朝顿悟,或者又像行吟诗人那样偶得奇遇,一梦觉醒,一如王积薪、刘仲甫般得姑姥夜授神来之棋,梦青龙吐棋经九部而一飞冲天,从此再也不受常法所限,平庸棋势桎梏,只凭手中一黑一白两子“奉饶天下棋先”。这样的人,因为天地造化,天赋异禀,且又机缘巧合,所以实属人世间的凤毛麟角之人物,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登顶,可以笑傲江湖位列“棋圣”的至尊宝座了。
无敌手,是棋圣的一种硬指标,可以视作其最大的金字招牌、标志和象征,这是技术层面的,具有非此即彼的排他的唯一性。孟子口中的弈秋,以及到了围棋更加繁荣、成熟的大汉朝时期的所谓天下第一围棋的杜陵等,他们便是这种棋圣,棋子落处,一样的也是战场,刀刀见血,招招致命,非一方溃灭而不罢休也。
这种快意恩仇的绞杀,硝烟弥漫的格斗,步步惊心的腾挪,赏心悦目的攻击,令旁观者跟随着棋局感受着同样的惊心动魄,一样的酣畅淋漓,渐渐的也就催生出可与棋圣比肩的围棋理论集大成者,如尹文,一语道出棋中之味:“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攻劫收放,在我者也。”又如刘安,犹如一语成谶般说出:“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围棋击剑,亦皆自然也。”最后到了邯郸淳这里,终于在他的那本《艺经》中顿悟,一举高度概括出围棋的等级奥妙之所在——围棋有九品:
一品入神,二品坐照,三品具体,四品通幽,五品用智,六品小巧,七品斗力,八品若愚,九品守拙。
由于这九品之说,十分传神地引申出围棋在实战对弈中的神韵之处,世人很快便接受了这种对棋艺水平的等级划分。后来到了围棋发展已经日臻成熟的明代,许仲诒在他的那篇同样著名的《石室仙机》一书中,较为系统地作了相关注释性自解道:
“一品入神是指棋术变化莫测,又能先知,精义入神,不战屈人,无敌于天下者;二品坐照饶半先,次于入神,即三局中有两局走先;三品具体,是指:入神受饶一先,临局之际,见形即悟;四品通幽是指受饶二先,临局之际,见形阻善于应变,战斗与否,意在通幽;五品用智是指受饶三子,未能通幽,战则用智;六品小巧是指受饶四子,临局时不务远图,好施小巧;七品斗力是指受饶五子,临局时动则必战,与对手相抗,不用智而专斗力。”
也许是八品、九品的棋力,在许仲诒眼里实在是难入法眼,所以七品之后他便戛然而止不再置评一言。自然,这种不置一言的孤傲之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目前世界通行的围棋段位制将棋手按实力高下分为九个段位,最高的段位为九段。这种职业化的职业等级制度,与邯郸淳的这个围棋九品制的历史传承当然也就无需多言了。
这里值得特别一书的是,在围棋发展的世界范围内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有“通国之善弈者”这样对棋力超凡脱圣的言辞赞誉,有围棋州邑、棋待诏这样对棋艺水平无出其右者的地位抬举和生活包养,但真正由国家层面向个人授予“棋圣”这种代表着一国在围棋方面至高无上荣誉称号的,也就仅此聂卫平一人而已。在他的背后,是他在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犹如神助般一骑绝尘的辉煌十一连胜,以及这种历史背景下的胜利光芒的无以言表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