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被架空,朕要成就千古一帝

第767章 可行否?

但熟知天子脾性的杜敏英心里清楚皇上没有真生气,不过是佯装恼怒戏弄自己这个老头子呢。

“既然你说这其中不少人都是存着为国举贤的公心,那朕就好奇你为何不上荐折呢?难不成,你杜首辅心里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任这外贸司主司官?还是说,你杜老没有为国举贤的公心呐?”

话音刚落,楚天耀又下一子,随着这一子落下,那棋盘之上白子的迅猛攻势顷刻间成形,一股难以言喻的杀伐之气自棋盘上溢出。

“纵有为国举贤之心,但这事,老臣可不敢瞎举荐于人。”

“哦?这话怎么个说法?”

“依皇上圣明之心,想来在裁撤卫学仁后,心中肯定有了最为适合继任外贸主司官的人选。老臣自认是眼拙头昏之人,揣摩不准陛下心中认定的合适人选,自是不敢妄自举荐旁人……”

闻言,楚天耀哑然失笑,端起身旁宫女递来的茶杯,一口便将杯中茶水饮尽:“你个老狐狸,真是越老越精!”

杜敏英也笑了,是因为他知道皇上说这句话并非是有意揶揄他,只是有意地打趣他罢了。

君臣之间,偶有玩笑打趣之语,足见彼此亲密程度之高。

这对于任何一个臣子来说,都是面上有光的事。

很显然,杜敏英也享受这种与皇帝谈笑风生的氛围。

“你这老狐狸现在猜朕的心思倒是猜得越发准了。”谈笑间,楚天耀将手中白子再度落下;棋盘之上,几乎是被白子全方围堵的黑子已然没了生路了。

“确如你所想,这外贸司主司官一职,朕心中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说这话时,他抬头看向杜敏英那张布满褶皱的老脸,撇起嘴扯上了题外话:“跟你下棋最是无趣,老一个劲得给我喂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越老越滑……依朕看,这话用在你身上在合适不过了。”

杜敏英莞尔一笑:“老臣深知自己的棋技远不如圣上高明,有意喂子是为早作解脱,毕竟动真格的,老臣也下不过皇上……”

“哈……”楚天耀哑然失笑:“你这话有意思……”

“但朕还是得说,这棋呐,你下不过朕可以,但要下不过余外之人,你这首辅之名就有些名不符实喽!”

闻言,杜敏英只是笑笑没说话。

“说正题吧。”楚天耀摆摆手,将话题重新引申到外贸司上,“朕打算由傅福详暂任外贸司主司一职,杜首辅以为如何?”

楚天耀这话一出口,不仅杜敏英愣住了,就连边上候着的傅少卿都有些傻眼。

沉默片刻后,杜敏英仍有些不敢置信地问:“皇上……您是真打算让……让傅少公公出任外贸司主司官一职?”

“不错,你认为可行吗?”

沉思许久后,杜敏英苦笑道:“皇上心中已有决断,老臣自当遵从圣意。”

“依老臣看……傅少公公主掌外贸司……也挺合适的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家父吕奉先
家父吕奉先
关于家父吕奉先:吕逸穿越了,乱入东汉末年。开局中平元年的并州。这一年灵帝还健在,始终坚持祸乱朝政。这一年,黄巾之乱刚起,大贤良师张角病死。这一年,刘老板刚开始找合伙人,桃园结义如火如荼。董卓还没造反,吕布还没认干爹……所以哪怕他是吕布的儿子,也还来得及。首先第一步,我不能死!
一世浮生若梦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关于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武德七年,穿越成为太子李承乾。想到历史上李承乾的一生,他想着如何逆风翻盘。先阻止李治的出生,保证长孙皇后的长寿,解决第一女皇武则天问题。下雨天揍弟弟,闲着也是闲着。三天找李泰茬,五天揍胖弟弟一顿。大力发展唐朝经济,开创科技先河,创立唐人标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看穿越后的太子李承乾如
90后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关于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永乐第十六年,朱高烁穿越而来,成为了朱棣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第四个儿子。此时五龙同朝,他本想低调一生,逍遥的当自己的王爷。可万没想到,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历史人物。始皇帝嬴政,霸王项羽,丞相诸葛亮,兵仙韩信.....而就在他以为自己日后可以学朱棣靖难的时候。朱棣却获得了模拟器,可以模拟所有人的人生。他模拟朱高炽,发现早逝!他模拟朱瞻基,发现汉王造反被烹!他模拟大明留学
天蓝色的衬衫
世子无双
世子无双
关于世子无双:穿越架空历史,成为在青楼猝死的废材纨绔。王公家独苗,爷爷更是位高权重,手握兵马的军神。本想勾栏听曲,花船找女,纸醉金迷,夜夜笙歌……但……番邦蛮夷想他死。世家门阀想他死。就连皇帝也做局想弄死他。卫渊很慌,但却不完全慌。以纨绔人设,一路横冲直撞,从京师到江南,从庙宇到朝堂,从边关到草原,留下赫赫威名。当所有人反应过来时,发现他追随者名将如云,手握百万雄师,拥兵自重。
宁峥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关于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三国志为蓝本杂记英雄记为辅杀伐果决爽文偏群像介意勿入)青州黄巾渠帅之子张玉衡。在张饶死后,觉醒两世记忆。知道黄巾缺粮,便请汉末第一粮食官出山。面对没有士族辅佐这个问题。张玉衡:吾本北海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东汉末年分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