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第447章 兵临江都

枳地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挡住了楚军二十多天,总算是给江都这边争取到了时间,这让巴国君臣高兴之余,他们对于保住江都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阳关位于铜锣峡之上,虽然是巴国江都最后一道关卡,但这道关卡的险峻程度却远不及瞿塘关。

当楚国大军乘坐战船来到阳关的时候,只见关上旗帜飘扬,人影晃动,显然是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阳关之内有守军不过千人,但因为都是战兵的缘故,楚军攻打阳关的时候,还是花费了一些时日的。

在楚军的猛烈攻击下,阳关坚守了八日。

不论是阳关、枳地、平都乃至于朐忍县都是巴国境内长江边上的重要城邑,如果不是巴国抽调了这些地方的兵力,这些城邑凭借地利,完全可以给楚军造成极大的伤亡,也不至于楚军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直捣黄龙,兵临巴国都城江都城下。

“巴国主力军队现在到哪里了?”,宋宁站在江都郊外一处小山头之上,望着远处的江都城,面色凝重地向身旁的一名来自黑衣卫的卫士询问道。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着远方,仿佛要透过重重迷雾,看清巴国主力军队的动向。

“将军,巴国的主力已经到了垫江,若是他们能加快脚力,或许两日就能赶到江都。”那黑衣卫的人恭敬地回答道。

“两日吗?”宋宁听到这个消息后,眉头皱得更紧,脸上的神情也变得更加严肃。

随后,他又继续追问:“还是四万人吗?”

“根据我们黑衣卫的探查,这巴国的援军应该有六万,其中有两万蜀军混在其中。”那名黑衣卫如实汇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泽,显然对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充满信心。

“看来楚军攻打巴国,让蜀王察觉到了危险,居然如此果决,主动驰援巴国,看来景琰将军哪里给蜀国的压力还是有些小了啊。”宋宁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一声。

他明白,楚国与巴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双方都在全力以赴争夺胜利。然而,这次蜀国的增援却给楚国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实际上,宋宁的猜测并不准确。

尽管景琰将军接到的指令是佯装进攻葭萌关,但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景琰率领的部队并没有减轻对葭萌关的攻击力度。他们曾多次成功登上葭萌关的城墙,但最终还是被蜀军击退。

蜀国在葭萌关前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今,葭萌关的城墙在楚军投石机的猛烈轰击下,已经变得残破不堪,面目全非。

蜀国人深知,葭萌关可能无法再坚守太久。

但以蜀王的高度看待巴蜀之地的局势,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楚军在东线打败巴国,甚至消灭巴国,那么他的蜀国将面临来自楚军东西两线的夹攻。

因此,在北线仍有可能坚守的情况下,援助巴国以稳定东线战局似乎成为更为明智的选择。

宋宁带着一队轻骑绕着江都城走了一圈,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四周的环境,心中默默地思考着战术和战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关于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非同人年代文种田文老六另类的叙述风格,42年开局,51年入驻四合院,65年大戏开锣,一个全新的四合院故事,一场跨越世纪的春秋家国梦。——永不磨损?无法升级——鳏寡孤独搭台,四邻八舍唱戏。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小市民的人生五味,浓缩在一座座四合院的万家灯火中。
捉笔人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关于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穿越隋末大业十三年,林元正成为林家小家主,乱世枭雄?瓜分天下?不,先跑路求生存,举家搬迁,不跑会死的那种。练武,只为醉卧美人膝,学医,只为保命养生,点科技树,只为摆烂当纨绔家主。这皇帝怎么回事,怎么总要我当官,位极人臣?加官进爵?我通通不要,那会阻挡我滋润的生活。林元正只想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影鸿客
少年安王
少年安王
关于少年安王:看这位少年王爷在在这皇城之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是刀光血影还是王权争斗。这位王爷是爱恨情仇相伴还是孤独一生。
幽冥启赋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关于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历史脑洞+皇帝+爆笑+短视频+直播+系统+轻松)莫问离偶然安装了一个奇妙的应用程序,每次刷视频都能意外地将内容直播到古代各朝各代!当莫问离刷到——朱熹严肃叹道:礼崩乐坏啊,连奶茶勾兑料也成了民间美味?!刷到——秦始皇惊呼:千里之外一炮灭敌,后世竟如此威武?而每当新的视频播放,古人们无不惊骇震撼,甚至动员全朝堂响应,意欲出征一探究竟。随着古人们对现代的不断窥视,他们的
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
江山百美图
江山百美图
关于江山百美图:特警兵王李胤,机缘巧合下魂穿架空历史时期,成为留置大唐京都的宁王世子。斗奸佞,合忠良,周旋于皇帝和宁州之间,暗中培植发展实力;终于脱离京城,回转宁州,铲除逆臣,执掌宁州军政。并历经波折,运用后世先进知识,制造出强大火力,远交近攻,一统北疆,代唐自立,逐步吞并天下六国,一统天下。且看李胤如何一步步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李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