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军,主要由弓箭手为主,但这些弓箭手一开始处于部队的最前面,当敌人靠近时,他们会射几轮弓箭,目的不是大量杀伤敌人,而是尽可能骚扰、干扰对方。当敌人已经快逼近时,弓箭手便会撤回后面,背后交给前军保护,弓箭手接下来的任务便是持续输出,杀伤对方的远程力量或其它轻甲单位。(重甲单位交给重步兵或重骑兵解决)
在弓箭手的两侧由持矛步兵或其他轻步兵单位保护。
后军两侧由轻、重骑兵构成,他们的目标是趁敌方步兵或骑兵被前、中军拖住时,向敌人的后方力量(例如敌方统帅)发起致命冲锋,最后再解决敌人的步兵;或先解决敌人的骑兵和远程力量。
中部由统帅及卫队构成,统帅是全军的核心,如同心脏一样重要,统帅充当着指挥部队打仗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要有人保护,同时也必然会成为对手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于历代皇帝高度重用雇佣兵,严重忽视了组建罗马人(希腊人)自己的军队的重要性,因此本国常备军的实力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无论是战术、装备还是思想,到后面都严重不如强势崛起的西欧各国军队。
早期(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在大部分领域都远超四周的国家,即使是同样强大的萨珊波斯面对帝国军队时也经常吃亏,贝利撒留、纳尔西斯这样的有能力的将领在那时层出不穷,哪怕到马扎尔人入侵时,帝国的军事力量依然彪悍。
有人说东罗马帝国的军队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其实这类言论完全是错的,这个国家的思想一直在进步,装备和战术不知道都已经换了多少次了,从大众皆知的罗马圆盾再到诺曼式盾牌,这也算是军事的革新。罗马被打败后经常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对手的优势,最后将敌人的优势尽可能转化到自己这边。
好的就用,不好的就抛弃,要善于学习,要善于向对手学习,这是罗马人的传统。
罗马帝国从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的那一刻起,一直到1453年为止,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寿命,能活这么久,是有原因的。
辱罗们只看见了“曼奇科特”这样的败仗,向不知情人一遍遍讲述着自己所编造的谎言,并为这个国家取名为“败仗庭”,却看不到“莫里斯,希拉克略,利奥三世,君士坦丁五世,巴西尔一世,约翰一世,巴西尔二世,曼努埃尔一世……”这类强悍的君王。
他们只贬低罗马军队日益突厥化、波斯化的问题,抛弃了老一辈的装备和战术,却不知道“时代在进步,技术在更新”这个道理。
他们看不见东罗吊打波斯,多次占领后者首都泰西封的辉煌岁月,也看不见阿拉伯大入侵,希腊火毁灭阿拉伯舰队的惊人成绩,还看不见巴西尔二世平内乱,打爆保加利亚,南锤法蒂玛的优秀能力,更看不见科穆宁王朝连续三代明君挽狂澜,把突厥人一度打成附庸的璀璨历史。
他们将罗马帝国的寿命定格在476年,否认了东部的正统性,并用“拜占庭帝国”将其与前者区分开来,以此证明两者“不相关”。
他们将罗马与希腊分开,却不知道到希腊、罗马本来就一家亲,罗马本来就是泛希腊文化圈的重要成员,深受希腊文化的熏陶,在共和国时期上流社会之间就用希腊语来交流。
他们高捧日耳曼人建立的伪罗马政权,却不知道他们自己人都在讽刺:“即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当然,如果不把哥特人,匈人,汪达尔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保加利亚人,罗斯人,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等等不止与以上所述的民族当人看,且历史从13世纪末算起,那么还真是“败仗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