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让他捞到好处,但也要约束他,不然必得民怨,取中间之度,此乃中庸。”
“那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大臣的权利都是皇帝给的,有权才会有利,你给他相应的权,他就得到相应的利,权越大利越多,你主掌着他的生杀大权,他自然畏惧你,所以不敢忤逆你,你给他利益,所以他听你的话,那他就是忠臣。”
“如果他贪得太多或者不听话了呢?”
“斥责他,当百姓百官之面斥责,让百官百姓知道你恨他贪,而他也就会收敛其行,更加忠于你。”
“那他若是不知悔改呢?”
“弃之不用,杀之而快,将他罢官,没收钱财,或者直接抄家问斩,既然他是□□,民必厌之,你除他,必得民心,同时也能让国库充溢一笔,何乐而不为?给朝中其他大臣杀鸡儆猴,让他们更加畏惧你、忠于你。”
“那母后是故意让他们贪的?”天韶抬着脑袋疑惑的问道。
“不贪之人便是清官,清官得民心,他可忤逆皇帝,皇帝不可忤逆他,否则失民心,所以万万不可用清官,若是不幸用上了,也决不可让他居于高位,清官所到之处,□□必厌恶,予□□其权,借□□之手除清官,民必怨之,君除□□,必得民心,所有恶名都让□□背了,你的位置才能坐的稳,明白了吗?”
“……儿臣明白了。”
“此乃帝王之道,帝王策毕竟有夫子可读,故其中道理必是顺应民心,用忠臣等大道理,但真正的帝王之道,是万万不可靠一本帝王策便可讲完的,天韶要慢慢观察这些大臣,了解他们的职责,观察他们的得利,若是过了那个度,天韶就可以开始处理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