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出征高昌

最快更新墨唐最新章节!

“看我突厥精骑!”

“陌刀队,顶上!”

“别忘了我还有吐蕃后手。”

“放心,老夫早就防备着你这一手。”

……………………

朝堂之上,一众武将分成两派,一派代表大唐,一派代表高昌,双方都经久经沙场的良将,每一方都骁勇善战,在沙盘之上,杀的是人仰马翻,奇招并出,可谓是精彩至极。

一开始的高昌一方占据了优势,连胜两场,然而随着大唐一方改进战略,弥补缺陷,最终一举攻破高昌,连胜五场。

“再下一城!”随着李世民畅快淋漓的大吼,沙盘上手中的镇纸代表的大唐铁骑攻进高昌城,把手中的笏板当成西突厥骑兵的侯君集救援不及,只能扼腕叹息。

“两败六胜,如今高昌已经黔驴技穷,我大唐尚有余手,此战我大唐必胜无疑。”虽然输了沙盘,然而侯君集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反而满脸欣喜道。

有此沙盘演练,大唐众人已经将高昌等国的底牌看的一清二楚,而且制定了相对应反制战略,此战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大唐倾斜。

“相传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时,在自己的陵墓中堆建了一个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不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还用水银模拟江河、大海,用机械装置使水银流动循环,今日朕得墨家沙盘更胜一筹。。”李世民看着大殿中一目了然的西域地形图,不禁感叹道。

墨顿在制作沙盘的时候,可是掺杂了自己的私料,按照后世精确的地形来制作,让人一目了然,这才引发李世民的感慨。

墨顿点头道:“可惜,秦始皇此举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并埋藏地下近千年,否则沙盘提前出世,定然改变战争方式。”

“现在也不晚,有此沙盘,可以在战前进行推演,大大提高我大唐的胜率。”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回禀陛下,沙盘还可以在作为军校学员教学所用,让军校学员在沙盘推演,以免只学兵书,只会纸上谈兵。”李靖躬身道。他刚才也曾经上手过沙盘一次,顿时爱不释手,如果能够让军校学生以沙盘操练,很快可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军官。

“可!”李世民大手一挥,应允道。

满朝武将更是连连点头,沙盘的妙用让他们颇为惊喜,哪怕是刚刚的八场较量,双方的优势劣势已经一目了然,大唐在据此改进,高昌之战已经是胜券在握。

“臣等恳请陛下发兵,西征高昌。”一众武将纷纷领命道,之前文官反对出兵,他们空有自信,却空口无凭,如今有沙盘推演摆在面前,高昌之战大唐胜券在握,自然一个个鼓动出兵。

“侯爱卿,你乃兵部尚书,你把刚才沙盘军演的结果向百官讲解一番。”李世民也是信心大增,向百官朗声道。

侯君集郑重出列道:“按照刚才沙盘军演的结果,我大唐的胜算将在八成以上,此战大有可为。”

“八成,那如果是吐蕃出兵干涉呢,西突厥出兵么,我军远在七千里外,孤立无援,岂不是坐以待毙。”萧瑀反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星穹铁道:以游荡之名
星穹铁道:以游荡之名
关于星穹铁道:以游荡之名:自世界之外而来的游荡者,被冠以星神之名的非神非人之物,在宇宙中留下自己的记录,看着,记录者,改变着什么东西。唯我眼中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逆时鬼羯
怪诞世界求生:我有一辆蒸汽房车
怪诞世界求生:我有一辆蒸汽房车
关于怪诞世界求生:我有一辆蒸汽房车:一觉醒来,明野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名为怪诞世界的地方,而陪伴自己的只有一辆古怪的蒸汽房车。这个世界分为迷雾区域和安全区域,迷雾区域里蛰伏着大量的怪物和各种恐怖的存在,为了生存,所有玩家们都必须不停地驾驶着自己的怪诞房车前往安全区域寻求庇护……每个安全区域都限制了不同的庇护时间,庇护时间结束后,就需要驾车前往下一个安全区域。为了活下去,明野不得不踏上了这段未知的旅
野仔的窝
崩铁:成为飞霄白月光后我死遁了
崩铁:成为飞霄白月光后我死遁了
关于崩铁:成为飞霄白月光后我死遁了:丹鹤,持明族,身有龙相却无化龙妙法,不知为何原因而失忆,三年前在某星系漫无目的游荡时被星穹列车捡到,随后开始了属于他的宇宙冒险。直到他随车来到黑塔空间站时对一名白发无尾狐人一见钟情,此后就一直念念不忘,总是在撺掇星穹列车去往仙舟(丹恒:我谢谢你)。但是在真到了仙舟之后,他却并没有见到那名狐人女子,这让他有些失望。不过在回到星穹列车时,丹鹤在列车上见到了这位自称名
鹿鸣公子
偶像活动之星的传奇
偶像活动之星的传奇
关于偶像活动之星的传奇: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具体简介已在开篇前言中解释。
不务正业的桔子
宝可梦之命运的邂逅
宝可梦之命运的邂逅
关于宝可梦之命运的邂逅:宝可梦是这个星球上不可思议的生物,在天空、大地、海洋、森林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足迹。十岁的少年小明在得到他的第一只宝可梦小火龙后,开始了他的冒险,在旅行途中他遇到了活泼可爱的小悦,成熟稳重的阿成,以及如影随形的火箭队二人亚玛多和小三郎。小明在这个宝可梦的世界展开了一段命运与邂逅的旅程,将有无数挑战在等待着他。
闻风听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