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大明

第114章 多事之年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醉枕大明最新章节!

清晨一早,天才刚刚放亮,纪浩便被丫鬟小芸叫醒了。

小芸说是有一个县衙的衙役来了,说是冯知县有请。

纪浩估计是跟倭寇来袭的事情有关,倒是不好怠慢,当下连忙穿上衣服到前院。

昨天丁一被纪浩一通数落,倒是颇有了一些羞耻之心。

昨晚丁一为了履行好他门房班头的职责,是在门房里睡的。

也幸亏他昨晚是在门房睡得。不然这么早有人叫门,估计就算拍坏了大门,这夯货也未必能醒了。

昨日纪浩让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烧开水,他今日倒是也记得。

当纪浩来到前院时,这家伙既然已经泡好茶了。一见纪浩,献功似的捧着茶请自家老爷喝。

这倒是令纪浩颇为满意,看来这家伙也不是那么惫赖嘛,还是有些上进心的,就是有些欠骂而已。

这不,昨日一敲打,今天便看到效果了。

看来以后还得常常敲打一下他啊。

不过纪浩没有去喝茶,见那衙役似乎等得有些急了,当下只是随口夸了丁一两句,便急匆匆的跟着那衙役去了县衙。

…………

来到县衙之后,纪浩见前院聚集着许多衙役,还有许多手持长竿和弓箭的民壮。

纪浩来到县衙二堂时,见里面已经站满了人,县衙一众属官和各房司吏都在堂中听冯知县安排差事。

纪浩见众人都在认真听冯知县安排各自的差事,便悄然站在众人的最后边。

按说他不是县衙属官和吏员,只是冯知县的私人幕僚,这种场合一般是没他的份参加的。

不过既然冯知县喊自己来,纪浩觉得很有可能有事安排自己。

果不其然,冯知县在给一众县衙属官和司吏安排完了之后,让他们各自散去,都去忙自己的差事。最后单独留下纪浩和陈典史,显然有别的差事安排。

冯知县面色带着几分凝重的朝陈典史道:“昨日倭寇袭扰我县东岭镇一带,给当地造成很大的混乱。我们县衙属官,有守土牧民之责。陈典史你带人并查勘一下东岭镇及其周边村子的具体受袭的伤亡情况,并维持一下当地秩序。”

陈典史听到冯知县的派遣,面色顿时有些难看。

这群倭寇都是亡命徒,这还没赶走呢,此时便让他去东岭镇那边维持秩序,他还真有些心中打鼓。

不过这维护县内安定秩序,本就是他份内之事,县尊既然安排下来了,想推诿也没法,当下躬身答应一声。

冯知县见他面色有些难看,不由安慰道:“陈典史你也不必太担心,据卫里通报,那来袭的倭寇据说只是一小股流窜到我们蓬莱县,而且卫里派戚指挥佥事带大队人马追剿,估计应该早就赶走了。嗯,纪师爷平日里颇有谋略,又是东岭镇人,这次让他陪你同去,也能帮你出出主意。”

纪浩一听让自己去,也是有些不情愿。虽然自己也很担心纪家庄自己那些族亲的安危,不过以身犯险的事情,他还是不愿意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农家子的科举逆袭:智冠天下
农家子的科举逆袭:智冠天下
关于农家子的科举逆袭:智冠天下:(逃荒+种田+科举+日常)沈钰意外穿越至古代,竟逢荒年,家中一贫如洗。沈家老三家这个痴傻的小子,却被全家人奉为珍宝。爷奶、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爹娘以及姐姐们,皆将自身所获的点滴好物留给他。所幸,神秘红包群成为他的倚仗。待沈钰神智恢复,立志引领全家迈向小康。机缘巧合下得到万本藏书,又被强制要求读通、融会贯通,只能踏上科举之途。
落矣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关于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一锤文官集团,二锤后宫干政三锤流寇土匪,四锤女真建奴人性就是欲望,就是贪婪!哪有那么些崇高?编撰正史的人,是否存在颠倒黑白?人性和逻辑性才是生存的第一要素!深宫之下,隐藏着多少阴谋诡计?衣冠禽兽立于庙堂之上。他们摘下伪装的面具,露出的是凶狠的獠牙!
野燎
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养
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养
关于大唐自己的娘子自己养:(晋阳小公主的日常+小团宠+萌娃+无系统+长乐公主)男主陶一言魂穿大唐,恰巧救了三岁小兕子一命。二人利用后世知识,悄悄在海外打造出一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亮瞎了朝堂诸公的眼睛。
浓墨轻笔
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
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
关于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大唐初立,百废待兴。作为穿越者,正是大展鸿图的好时机。军事物资,生活物资,妥妥的发财了啊。有这些东西,李世民想不嫁女儿也不成啊。还有唐诗宋词都还没出呢,这可是妥妥的装逼撩妹好东西啊。大唐周边的那些个国家,你们都等着,还有海外的那些,你们也等着。
宸瑜
穿越三国从甄家开始师姐是蔡琰
穿越三国从甄家开始师姐是蔡琰
关于穿越三国从甄家开始师姐是蔡琰:(历史架空+诗词歌赋+争霸)人生去旅途,你我皆行人。岁月悠悠过,安然赏落英。一个被老道捡上山的孤儿,巧遇天降异象穿越到了汉末三国,竟离奇般反青复婴。本以为会无声无息死在野外,又遇贵人捡回扶养,从此开启古代内卷生活。拜师蔡邕与蔡琰相伴长大。学有所成后,遇见了同行的友人,相伴的红颜。战过没有义父的吕奉先。没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打死不成亲的赵子龙。表面憨傻的张翼德。也曾
人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