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呸,谁跟她已经是自己人了啊?
青姑冷着脸:“别拉关系,我们也没那般熟。”
知暖眨眨眼:“可是我都为你洗手做羹汤了。”放下茶壶,她睁着水灵灵的大眼胡说八道,“长这么大,除了我阿爹阿娘,我还只给那个人做过饭食呢。”
青姑:……
特么,她呕还给她行不行啊?
当然不行啊,吃进嘴里的了,怎么可能吐出来?
青姑不可能真找人去要酒钱,但,她也不是没法可想。
一石酒罢了,对普通人来说是巨额财富,于她,九牛一毛的钱罢了。
答应肯定要答应,但想她答应得那么痛快也不可能。
少不得一番扯皮,又从知暖手上刮下些好处,她才肯应。
知暖也知道她肯定没那么轻易答应,在自己底线内割点肉给她,倒也没问题。
横竖就卖五年命,多做点事少做些事的区别。
然后当天下午她就按本子选人——说来要是有导演到这古代拍戏挺爽歪歪的,资方没意见,拿个本子出来就可以,然后各种资源配合,俊男美女任由挑。
知暖不是拍戏的,她也从来没写过戏曲本子,她唯一有的一点经验是,现代的时候爷奶挺喜欢看戏曲的,父母去逝后,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为免他们伤心过度,知暖每年都会抽时间陪他们去剧院看戏曲现场。
但无所谓,这时候反正戏剧还未成形,怎么弄都是她说了算。
就像那个戏剧本子,知暖是在照顾陈牙人他们的时候,趁晚上赶出来的,内容搁现代是分分钟都被打回来重写,在这里,青姑却看得甚为惊艳,甚至已经开始畅想她家女娘们登台表演时引起的轰动。
所以一刻也等不了,赶紧搞,快些弄,年前定然要来个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知暖自己也是想快些弄出来然后回家过年,所以顺水推舟答应了。
“木兰记”是根据民间传唱的乐府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刚开始嘛,中规中矩,从大家熟悉的故事出发,有利于人们更快地熟悉和接受新的表演形式。
在保持内核不变的情况下,知暖尽量改得简单些,所以主要人物并不多。
一个花木兰是绝对主角,要能唱能跳,此外还有个军中好友,一个将军。
其他小配角,知暖的再求长相过得去,能跳就行。
毕竟整个剧里她安排有两场大型歌舞。
三个主角挑了半日,主要是花木兰的角色难选,这个角唱词多,还要舞蹈美,替父从军最后能当将军的人,在女性柔美之外还得有英气勃发的另一面。
青姑想力推的几个姑娘里面,有人声音亮唱得好跳舞略逊,有人跳得好唱曲不行,还有人两样皆可,但是穿上男装那媚劲儿连青姑自己看了都捂脸。
当然,知暖觉得硬件符合其他都能再练,倒无所谓。
青楼里,不出挑的姑娘日子难过,但出挑的也未必就幸运。
她做这事其实多少有点造孽,因此能力不是她首选,佛系不争的,她没要,从中挑了两个唱的不错长相不算顶美但是眼里野心很强的姑娘。
所有主要角色都各选了两个,一为主一为辅,其中一个但有事,另一个可以顶上,甚至两人练好了可以轮着上台,也不是不可以。
青姑觉得这点她考虑得很周到,欣然允了,但她不满意的是她挑的人:“不够出挑儿。”
知暖看着站在面前的姑娘们,她们都是如花一样的年纪,有着如花一样的美貌,但她们生死都掌在这座楼里,苦乐不由己。
听见青姑语气里暗含的不满,她笑了笑,淡声说:“就是要不那么出挑的才能显出我的本事,不是么?”
青姑:……
说实话,她就喜欢知暖身上那股子底气十足的劲儿。
其实,如果真要选个最合适的人去演那戏本里的花木兰,青姑觉得,面前的这位才是最好的。
可惜,她不是自己楼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