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千金谜案

第六十二章 山中旧忆

“你以为自己很了解我吗?不要擅自以自己的想象揣度别人。”说完他站起身就要走。

“等等,你去哪儿啊?”

“我去那边采药,一会儿就回来。”

--------------

我采了满满一捧的药草,用丝帕暂时包起,在溪边找了块光滑的石头坐下歇息。看着溪流中的小鲤鱼,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耳边响起嬉笑声、泼水声,眼睛却像是望着阳光,一片亮白,什么都看不见。

不知过了多久,那种奇妙的感觉散去,眼前的草木依旧、溪水依旧,鱼儿也依旧自由自在。我不禁取下一片荷叶,以此作为器具来捞鱼。然而站在溪边始终不甚方便,手也难以触及,索性脱了鞋袜系起下摆,踏入了溪中。清凉的流水没过脚踝,潺潺流动,像是温柔地抚摸着,感觉十分舒服。阳光投向水面,斑斑点点的粼光,鱼儿好似会闪光,格外美丽。禁不住此情此景,也顾不上收敛矜持,玩开了去。

终于捉住了一条,兴高采烈地捧起,刚直起身,一阵晕眩。脚下一滑,只觉得向后倒去,而后眼前一片黑暗。

---------------

睁开眼,四周已笼罩在暮色之中,所枕之处十分柔软。我想坐起身,却被喝止了。

“别动,躺好了。”眼前出现了石公子的面容,“我扶你起身。”明明是自己说出的话,表情却显得不情愿。

我刚一坐起身,头上的丝帕便掉落了,伸手一摸,潮湿而冰凉。

待我背倚大树坐稳,他端来一碗药:“手还能动吧,把这喝了。”

“这是……”我一边问出,一边已闻起了汤药的气味,“解暑气的?”

“既然知道就赶紧喝下去,现在虽酷暑已过,阳光却也烈的很,居然在溪里无遮无蔽玩了那么久?你也算略知医理,怎么这点小事也不注意?”他看似在责备,却能感觉到些许关心。

“因为溪水很凉快,不知不觉就……”

“就算等也该找个荫凉处。”

“别生气了,下回我会注意的。”

“谁会为了你生气?”他做了个深呼吸,收敛了声音问,“你怎么没先回去,一直在那里等着?”

“你不是说去去就回吗?”

“我可把你当作仇人,你就这么相信我?”

“既然答应了就要做到,而且我没觉得你在骗我。你不是回来了吗?”

“我……只是发现有药材忘了采,不然早就回医馆了。”

我一气饮尽了最后的小半碗药,将木碗递回给他:“谢谢。”我知道是他在我晕倒时扶住了我,因为身上没感到丝毫跌撞的疼痛。他还陪着、照顾着晕倒的我,特意提我熬了药。此刻我不想与他口舌之争,只要心中明白便行了。

他也看懂了我的想法,擅自辩解道:“我只是不能见死不救。看样子你的精神也恢复了,回去吧。”

我没有反对,将作为枕头铺在地上的衣服拾起、拍去其上的碎草,递还给他:“还有这个,谢谢。我告辞了。”

“等等,反正是同道,一起下山,天黑了会有野兽。”

突然雷声大作,暴雨骤降。

“那边有个山洞,快进去!”xh211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关于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众人皆是菩提果,恶人自有恶人磨。杀尽恶人千千万,盖世魔头慈悲佛。文臣结党误国者,杀!文臣武将贪赃枉法者,杀!吸血藩王不服管教者,杀!军将世家拥兵自重者杀!地方豪强劣绅地主者,杀!卖国不法商人者,杀!犯我华夏沿海倭寇海盗者杀!犯我华夏野猪皮,族灭!杀杀杀,杀出个朗朗乾坤!日月所照,皆为我华夏领土!小小倭国,种灭!佛郎机、红毛番、以西巴尼亚,胆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杀杀杀,
爱吃枸杞黑豆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关于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爽文杀伐果断不舔)唐云山一觉醒来穿越一个黄埔十一期的晋绥军少校团副身上。开局便获得功勋系统,打鬼子爆装备!什么晋绥军,中央军,老子通通不要!独自发展才是王道!打炮楼,拔据点,建立新式部队。什么!喀秋莎溜着玩!虎式满地跑!看唐云山如何在乱世之中杀鬼子,保家卫国,书写自己的传奇时代。
番茄肘子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关于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在现代农业科创基地实习的张镇,竟然带着整个科创基地所在的山谷穿越到了大明弘治十八年。困于特殊空间,出不去。太子朱厚照无意闯入,张镇以特辣火锅下马威,啤酒一扎对瓶吹,茅台五粮漱漱口,葡萄美酒玻璃杯独特方式,隆重接待了隐藏身份却贵气逼人、自称为朱寿朱公子的朱厚照。席间,兵部主事王守仁闯入,三人相谈甚欢,到外面桃花灼灼的院子里指天为誓,结为异性兄弟。张镇掐指一算,弘治
牧马江南n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关于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社会底层牛马赵辰无意发现自家衣柜通着个古代王朝,拿现代工业品去古代换钱换古董。修豪宅,养私兵,搞权利,实现男人终极梦想!
庚金丁火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关于旧五代史品读: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