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落魄皇子,李二偷听我心声

第112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朕今日决定,擢升魏征为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彻底懵逼了,随即就是一阵狂喜!

他后背浸湿,冷汗淋漓。

就像刚刚被判刑的死刑犯,忽然天下大赦!

魏征的心中满是激动叹服。

陛下心胸宽广,世所罕见,真乃千古一帝!

群臣震惊的同时,无不面露艳羡。

魏征彻底发达了!

魏征原先不过是三品的御史大夫。

如果不是御史职责所系,魏征四处给人挖坑挑刺。

魏征又是个执拗性子,得罪人不少。

恐怕这样的三品官员,在达官显贵云集的偌大长安,根本就无人问津!

但左光禄大夫就不一样,虽然也不过是二品,但身为天子近臣,自然非比寻常。

况且,魏征还被封为国公!

如此恩宠,群臣如何能不眼红?

魏征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兴奋躁动。

他拜伏在地,激动道:“微臣叩谢陛下隆恩!”

“臣不过是尽忠职守,当不起如此恩典!”

“臣受之有愧!”

李世民摆摆手,笑道:”好一个尽忠职守!”

“魏征,你可不要妄自菲薄。”

“要知道,如今朝堂之上,人才济济,皆是头角峥嵘之辈。”

“但以朕之眼光,能做到尽忠职守的可是凤毛麟角!”

说此话时,李世民的目光还扫向诸位大臣。

闻听此言,不少大臣虽然不确定李世民是否是在观察自己。

但这些尸位素餐之人本就心中有鬼。

不少人面露尴尬之色,垂下头来。

李世民的批驳丝毫不留情面。

朝堂之上,瞬间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魏征闻听李世民这番言论,心中更是暗暗叫苦不迭。

他哪里听不出,李世民这是要把他“供起来当菩萨”,树立一个能臣干臣的典型。

此举,无异于捧杀!

暗流涌动之下,不少平日里尸位素餐,躺在功劳簿上作威作福的大臣偷偷瞥了几眼魏征。

心中的恼恨更不必提。

不少人想的是:若不是你魏征沽名钓誉,能言敢谏,上蹿下跳,我们怎么会被陛下当众批评?

官场之上,其乐融融,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难道不好?

偏就是你魏征,非要搞事!

在这个比烂的朝堂,魏征可谓异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在于木是如何优秀,而在于木比林中其他木出挑,这就是原罪,也是官场大忌!

一念及此,魏征冷汗淋漓,后背湿透,脸色也渐渐发白了。

魏征之前能言直谏,的确得罪了不少人。

但都是无关痛痒,或者他能兜得住的人物。

朝堂上一干重臣,魏征可是很少敢得罪的。

所以,长孙无忌等人还是能容得下魏征的。

但今时不同往日,魏征靠这门“手艺”加官进爵,都快跟他们一帮从龙功臣平起平坐了!

长孙无忌等人如何还能容得下魏征?

合着就你魏征踩着同僚的头上位是吧?

如今业已官升二品,封郑国公,说不定哪天就找他们的错漏,继续升官发财!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
关于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秦明开启系统直播,盘点最强历史帝王。第十名第一位,汉明帝刘庄。最强二代守成之君!永平之治,不输贞观。开疆拓土,再复西域。第十名第二位。宋太祖赵匡胤,一代雄主,生于乱世,平定天下,统一中原。壮年暴毙,尤为可惜。第九名:汉宣帝刘询,造就孝宣中兴,开创西汉极盛之世。汉家雄风,威震四方。…………第二名,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缔造者,万王之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大唐
倚栏听风雨
烛渊传
烛渊传
关于烛渊传:盘古初辟混沌天,太极两仪四象悬。鸿蒙初定三族出,龙汉初劫烛皇显鸿钧传妙道三千,诸天七圣了道玄。女娲造世功德满,后土六道轮回全。巫妖之乱终得了,炼石补天护众生。三皇五帝临治世,商周之争为封神。西游之行取经路,原是佛道较一场。世间万物俱有道,遵道而行天佑之。后人安得需谨记,因果循环自为真。本书当不拘一格,以历史神话故事小说为本,将中华历史于书中一一体现。力求为列位看官展现一个不更加真实的洪
博渊尊少
回到古代,你们居然对我图谋不轨
回到古代,你们居然对我图谋不轨
关于回到古代,你们居然对我图谋不轨:冷墨言接到兄弟遗孤来电。万万没想到,好兄弟居然在古代给他整了个大活。养养兄弟遗孤,打打野、偶尔给古人一点小小的震撼。可慢慢的他发现好兄弟的死并没有那么简单,遇到的一个个古人都对自己图谋不轨。大幕拉开,在朋友、下属、红颜、兄弟遗愿等一份份羁绊纠缠下。面对景国的绝境,冷墨言终是无法独善其身,亲自下场救景国于危难之间。既然躲不开,那么就给古人一点现代超前的震撼吧!
脑袋八个窟窿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宅男穿越为皇太孙朱瞻基,春芳斗艳,不知道采撷哪一株,满座的御宴很平淡,治病靠喇嘛,太监满地走,宫女赖着不走,王爷满天下,公主命薄休,储君独又独,哪里有朋友?平凡的画图狗带你体验不一样的宫廷生活。
小一号
我,孙山,科举
我,孙山,科举
关于我,孙山,科举:「科举+穿越+种田+考试+无空间系统」「有CP,男主专一,女主算青梅竹马,但出现的频率少,爱情不是主线」「男主靠勤奋和运气,一步一步往上走」「男主不擅长谋略,但实干,技术」「科举制度参考明清时期」一场意外,他胎穿到古代一户农家。为了不想一辈子种田,服劳役,只能往科举方面费功夫!他成为大乾朝名落孙山的孙山。凭借着吃苦和运气,成功搭上尾榜,成为倒数第一的同进士,成为一个偏远山区的县
西门七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