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情绝爱立功勋,渣男一家悔断肠

第108章 流民一事

“对了公主。”楚祁似想到什么问道:“太子之前传信说你冬狩时受伤了,可恢复了?”

慕鸢微怔,显然没想到楚祁还会关心她的安危,忙笑道:“已无大碍。”

楚祁张嘴欲言又止,慕玉是在提到慕鸢被行刺一事,但是很多细节都是通过他自己的人手得知,他知道慕鸢独自一人对抗二十人外加一头棕熊。

此等战绩就算是他也不能全身而退,慕鸢却做到了,若不是暗地里有人放冷箭,只怕她会胜的更加漂亮。

只是想到她一个姑娘家独自面对那样的危险还能撑下来,他就心有余悸。

还好慕鸢没事,不然只怕整个凤临帝都得变天。

楚祁绽颜一笑:“没事就好,公主吉人自有天相。”

慕鸢听到这话嘴角一抽,她无奈开口:“怎么出去几月,人都变了性子?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那我以前是什么样的?”楚祁不解的看着慕鸢,眼底快速闪过一抹难以言说的情愫。

慕鸢突然笑起来:“我还不知道你?咱们从小一起长大,就属你不拿我当女子,事事都与我争,难得在这件事是没挖苦我,我还以为你恨不得我被那棕熊吃掉呢。”

听到慕鸢的话,楚祁怔愣了几秒,随即笑道:“公主,我可没有这种想法,你莫要给我定罪。”

“哈哈哈。”慕鸢揶揄的看着楚祁道:“二十个刺客,一头棕熊,你小子比不过我,这下我必要压你一头。”

从小慕鸢就和楚祁争抢第一,两人都是好胜心强的人,从来不服输,又加上年纪相仿,她们从小就争斗到现在。

故而慕鸢想到自己在冬狩上的威武战绩,她着实想对着楚祁炫耀一番,这小子以前老仗着男子的身份,没少欺负她,现在好了,她直接压楚祁一头。

楚祁见着慕鸢发自内心的笑,眉眼也跟着弯了起来,他拱手道:“此番公主实在厉害,我甘拜下风。”

听到这话,慕鸢感觉整个人都舒畅了,她仰着下巴,一副打了胜仗的人一样。

旁边的慕玉见状,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慕玉的视线从慕鸢身上掠过又落到楚祁身上,看到两人还如同小时候一样拌嘴,楚祁一改昔日针锋相对的态度,开始顺从慕鸢的话,他不禁感慨,或许父皇的决断是对的。

楚祁和慕鸢两小无猜,也合得来,若是结成连理也不是不可以,楚祁和他自小就是兄弟,为人也好,知根知底,楚将军更是个说一不二的人。

对他和慕鸢都很好,若是慕鸢嫁到他家去,日子过得一定很好。

比起陆景洲,慕玉更倾向于楚祁。

“公主,别说我对你不好啊,我此番回来可是给你带了礼物的。”楚祁漆黑的双眸星光点点。

慕鸢皱眉:“别又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我可经受不住吓。”

说来也奇怪,慕鸢也不知道楚祁是怎么想的,从小到大就知道捉弄她,所以每次他从南边带来的礼物都让慕鸢眼前一黑。

记得有一次,楚祁将一条手指粗的蛇放在盒子里递给她,慕鸢打开时差点没被吓得半死,她虽然武功高强但是也很怕这种软绵绵冷冰冰的东西,看到还是会害怕。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关于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众人皆是菩提果,恶人自有恶人磨。杀尽恶人千千万,盖世魔头慈悲佛。文臣结党误国者,杀!文臣武将贪赃枉法者,杀!吸血藩王不服管教者,杀!军将世家拥兵自重者杀!地方豪强劣绅地主者,杀!卖国不法商人者,杀!犯我华夏沿海倭寇海盗者杀!犯我华夏野猪皮,族灭!杀杀杀,杀出个朗朗乾坤!日月所照,皆为我华夏领土!小小倭国,种灭!佛郎机、红毛番、以西巴尼亚,胆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杀杀杀,
爱吃枸杞黑豆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关于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爽文杀伐果断不舔)唐云山一觉醒来穿越一个黄埔十一期的晋绥军少校团副身上。开局便获得功勋系统,打鬼子爆装备!什么晋绥军,中央军,老子通通不要!独自发展才是王道!打炮楼,拔据点,建立新式部队。什么!喀秋莎溜着玩!虎式满地跑!看唐云山如何在乱世之中杀鬼子,保家卫国,书写自己的传奇时代。
番茄肘子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关于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在现代农业科创基地实习的张镇,竟然带着整个科创基地所在的山谷穿越到了大明弘治十八年。困于特殊空间,出不去。太子朱厚照无意闯入,张镇以特辣火锅下马威,啤酒一扎对瓶吹,茅台五粮漱漱口,葡萄美酒玻璃杯独特方式,隆重接待了隐藏身份却贵气逼人、自称为朱寿朱公子的朱厚照。席间,兵部主事王守仁闯入,三人相谈甚欢,到外面桃花灼灼的院子里指天为誓,结为异性兄弟。张镇掐指一算,弘治
牧马江南n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关于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社会底层牛马赵辰无意发现自家衣柜通着个古代王朝,拿现代工业品去古代换钱换古董。修豪宅,养私兵,搞权利,实现男人终极梦想!
庚金丁火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关于旧五代史品读: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