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康复的训练过程是怎么样的?
孩子从聋哑学校转到语言康复学校,能适应么?
面对他们的迷茫和疑问,“走进寂静”今天专程组织了一批聋哑儿童家庭来到语言康复中心学校参观。
“各位家长好,我是‘有声’语言康复训练中心学校的校长,我叫张阅雨。”张阅雨面带微笑地自我介绍,边说,边打着熟练的手语,便于听障儿童和家长理解。
受捐的孩子年龄段不同,最小的刚一岁,年纪大一些的已经十五岁。
大家在她的带领下参观校园,许馥和陶染作为组织者,一起跟队旁听。
教学楼里有一间特别的教室。
里面铺着卡通小黄鸭爬行垫,旁边还有滑滑梯、小帐篷等装饰,地上摆放着三角铁、手拍鼓、手敲琴等发声教具。
张阅雨打着手语介绍道,“这是幼儿听障训练的专用教室。对幼儿呢,我们一般是上亲子课。孩子太小了,坐不住,爸爸或妈妈可以跟着小朋友一起来上课。”
“越早开始训练越好。一般的孩子在母亲孕期就可以听到声音,所以在我们孩子确诊的时候,就早已适应了这样无声的世界。”
她面色温柔平静,带着鼓励的笑意,向那对抱着一岁小朋友的父母道,“很多孩子会在这里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爸爸’。”
父亲抱着孩子,母亲已经落下了泪来。
教室朝向很正,清晨的阳光洒进来,落在一架小小的木质钢琴上,像温暖又动听的希望。
许馥也有了些想流泪的冲动。
她完全能够想到这些父母的心情,听到张阅雨那句话时甚至起了些鸡皮疙瘩。
自己所爱的人竟然听不到这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一件事?
她环抱着胳膊,长长舒一口气,小声和陶染道,“师母讲的真好。”
“是的,她的接待经验很丰富。”陶染颔首,声音温雅平静,“这里参观活动很多,词背熟了就会很顺。”
许馥:……
她时常觉得陶染这个人有种违和感。
有时候她感觉这人好像没有一丁点同情心和同理心,别人在他面前难过得掉下眼泪,他也连眉毛都不会动一下。
就像现在面对这些父母时一样。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大多时候,她却能感受到陶染的温柔细致、体贴入微。
他表情好像永远那样平和,甚至时常会有种怜悯慈悲之意。
哪怕对方哭到情绪崩溃,也不会让他掀起丝毫波澜——
许馥还记得上大学时,陶染的一个舍友不知道是犯了什么错误,竟然被学校勒令退学。
对方父母一起来为他求情,闹得很大。
陶染作为学生会主席,也作为那男孩的室友,主动出面解决此事,面对对方的哭求,他就是那样的表情。
温柔,怜悯,慈悲。
仿若高高在上的神祇。
还有一次,学生会组织观影,她的位置恰好和陶染连着。
那是个很悲情的电影,赚足了大家的眼泪。昏暗之间,许馥在泪眼中瞟见陶染的表情——
依然很平静,没有任何细微的变化。
他并不是没看,而是全程看得都很仔细,像在学习着什么,但眼神中却透着几丝无聊。
当然,每个人对电影的理解不同,情绪外露也不同,不哭也是极为正常的。
但许馥看到他望向周遭人们时,眸底却隐着几丝不解和好奇。
那好奇让许馥心里一紧。
陶染似有所感地转过脸来,和她对视。
她当时眼泪还盈在睫上,一时忘记落下,陶染失笑,觉得她很可爱似的,温柔地向她递过来一张面巾纸。
……
“在想什么?”
陶染突然出声,尽管语速极为和缓,但许馥仍吓了一跳。
她回过神来,一行人已经来到了美术教室前。
陈闻也背对着他们,略显松散地斜坐在画架前,长腿曲着支在一旁,捏着支铅笔,看似随意地涂抹了两笔,又转过身来讲述了几句。
学生们对语言的掌握情况不同,王琳琳在旁边坐着,随时准备用手语解释,以防止有同学听不懂,课堂上交流出现问题。
手语落下,一个小男孩举起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