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禹朝建立以来,出现的第四次造反。
前三次要么是皇子造反,要么是王爷造反。只有这一次,是百姓造反。
“去年青州府大旱,圣上得到消息后,批了几十万两白银用于赈灾,然而那么多银子,被层层盘剥,到青州府下面的县里时,剩下的还不到一成。非但如此,青州府知府贪得无厌,欺上瞒下,兀自增加田税,百姓苦不堪言。
前阵子眼看着活不下去,一些百姓便往咱们南州府和其他地方跑,另外一些忍不下去直接反了,短短十几日便集结了五六万人。现下他们已经快打到了青州府府城,因我们南州府离青州府近,便命咱们南州府的汉子们去打那些人。”
县令夫人不住叹气,“除了咱们南州府的,青州府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流民,他们也得一同回去。”
黎语默然半晌,道:“朝廷没派人与叛军和谈吗?”
县令夫人摇头,“派了,但是叛军拒绝和谈。”
现在的情况是,那些造反的百姓想要一直打,打到京城。
黎语没话说了。
*
因为要打仗,所有人都惴惴不安。
毕竟南州府离青州府近,一旦叛军打下青州府,下一个遭殃的就是南州府。
“那些叛军的目的是官府,应该不会杀百姓吧。”韩小梅见得少,在这件事上极为天真。
黎语摇摇头,“他们会的。”
因为对官府深恶痛绝,现在叛军中的不少人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路过之处,凡是愿意与他们一起的,他们便留着。而不愿意与他们结伴打官府的,他们便认为那些人是官府的走狗,直接杀掉。
所以哪怕叛军大部分都是百姓,却也不得不打了。
*
江阳县内的流民中,汉子不少,县里有,各个镇上也有。
镇上的那些,在县令的安排下,由镇长把他们分配到了各个村子,然后村长给他们找地方,帮他们搭草棚子住下。
至于不愿意去镇上只愿意留在县里的流民,有的被拉去疏浚河道,有的自己找活做,也有的跟着黎语盖慈幼庄。
虽然依旧会饿肚子,但没有逃荒时那么艰难。
时下,这种生活也没了,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
黎语只能希望这场仗尽快打完,还百姓一个安宁。
*
战事紧急,两天后,江阳县的一千多个兵丁和两千多个青州府流民在县城外面集合。
黎语和其他人一样站在路边,旁边妇人和孩子的啜泣声不绝于耳。
她听了只觉难受。
“二嫂,韩生哥、韩水哥和韩河哥在那边。”韩小梅忽然指着不远处道。
黎语看过去,确实是几人。而除了他们,还有村里的其他几个汉子。
现下不允许过去说话,黎语只能跟他们点点头。
得到征兵的消息后,她在县里买了些金疮药和治风寒的药丸,托县令夫人的护卫送回了清水村,想来他们已经拿到。
*
时间紧急,县里面点好人后,便有专门的兵士带着他们赶往青州府。
黎语一直等到看不见影子了,才往慈幼庄走。
慈幼庄里,一片愁云惨雾。
汉子们走了,这里剩的基本都是妇人。
看见黎语过去,她们擦擦泪,站起来。
“黎管事。”一个妇人走到黎语身前,“现下没有汉子,我们都不会盖房子,怎么办?”
黎语认出这位是那天到她食铺中乞讨的妇人,当时她与她的夫君,婆母和孩子一起,她姓陶。
刚刚她在兵丁的队伍中看到她的夫君了,就在前排。
将她打量一遍,黎语看向整个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