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

第499章 反复无常的田虎

种师中领兵越过黄河占据泽州,田虎二次起事的地盘,就只剩下一个隆德府以及半个晋州。

虽然被王伦薅走了不少羊毛,但隆德府毕竟是田虎的老巢,他对此处的经营,可比方腊对睦州的经营强太多了。毕竟田虎此前受朝廷诏安,仍旧任职本处,朝廷一直插手不能。

所以面对着王禀、郭药师、种师中三位名将的南北夹击,田虎苦苦支撑到了现在。

王禀虽是名将,但他手下的兵力却并不多,朝廷两次北伐,从河东路也抽调了精兵,王禀现如今手下的士卒,多是他从太原府、忻州禁军中挑选和从民间招募的青壮。

童贯未西逃时,太原知府张孝纯还能全力支持他,童贯到了太原府后,一应物资、后勤供应,反倒是优先了郭药师的常胜军。

故而王禀从太原府反推到威胜军,继续向隆德府推进时就变得乏力了,这让王禀很是无奈,只能转攻为守,眼睁睁地看着郭药师带领常胜军从武乡县继续向南推进。

而朝廷的两次北伐,尤其是刘延庆惨败,不但断送了被抽调的西军精锐,就是河北边军精锐也被他大方地送了出去,成全了萧干的威名。

所以种师中受朝廷命令,所带领的西军,与朝廷两次北伐抽调的西军战力完全没法比,也就比普通州县的禁军强一些。

刘延庆被贬官至江南西路的筠州,他的儿子刘光世,朝廷二次北伐惨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却仅仅是从奉国军承宣使降为鄜延路兵马钤辖,后者则是他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大宋朝廷对败军之将如此轻拿轻放,就连生前的完颜阿骨打都对着马扩大肆嘲笑了一番,更别提西军战死将士的家属们的恨意了。

所以这一次大宋朝廷派兵支援河东路,根本不敢派两次北伐主要征调的鄜延等州西军,而是抽调了种师中带领的华、耀等州的西军。

大宋朝的军队,越是靠近边境越能打,华、耀二州挨着京兆府长安,已经算是腹地,战力在西军内部都排不上号的,故而种师中在泽州向北进攻隆德府,也与王禀一样,推进不能。

至于府州折家派来的支援,更是无力。先前朝廷要平方腊,折可存聚了一万余军队,千里奔赴江南,又匆匆赶往荆湖北路平定王庆,连续大战不停,折可存就此病倒。

宋太祖时,折家主动归顺,被特许世袭府州,折家就一直战斗在与辽国、西夏对抗的第一线。

但一个府州,又能支撑起多少兵力呢?折家对大宋忠心耿耿,的确是没话说,但历代皇帝对折家的戒备也是肉眼可见的。

否则折可存何必自请南下平叛,而且主动从府州带了一万余士兵,可以说几乎把整个府州的青壮都带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虎春秋
乱虎春秋
关于乱虎春秋:穿越古代,开局抓壮丁,躲山里,回家后被嫂子防备弟媳埋怨。为避战乱,夏成虎带着村民逃难。为了崛起,他收买人心,征服各路英雄,在大陆南端打造海军帝国。不离不弃的软糯小甜妹积极加入海军,不仅跟着夏成虎一起研发装备,还想帮他带兵,一起打造无敌舰队。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时候,南海舰队出海征服世界,占领更多土地,并不断往国内运资源。在全世界都处于贫穷、落后、封建的时代,炎夏人就已经开始征服星辰大海。
小小分解者
再次回到明朝
再次回到明朝
关于再次回到明朝:榆翔作为张嫣的护卫,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借张嫣的丹药存活,历经三百年余年后,重新穿越回到大明的故事。以张嫣和主角跨越时间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描述。期间有涉及后金和明朝的战争,东林党和魏忠贤的斗争。可以一读
冷榆枫
开局穿成奶娃子
开局穿成奶娃子
关于开局穿成奶娃子:萌宝团宠,魂穿个体户迟承佑,稀里糊涂穿到了自己曾经看到的一本,结局极其悲惨的书里,不但穿成了将军府的七少爷,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奶娃娃,一想起十几年后的那场变故,就压力山大的,可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一个连手脚都控制不住的奶娃娃,能干什么呢,熬吧,只能等长大了再想辙,不过有些准备工作还是可以做的。苏氏:怎么感觉这孩子是个小财迷呢!迟承佑:没办法,那么大个事儿在头上压着,不攒钱能行吗!
苍蛟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关于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刘轩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穿越倒计时,告诉他七天之后就要穿越到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181年,黄巾之乱的前三年,还能带六件物品。于是囊括人类从古到今所有的知识和技术的超级电脑、大型太阳能发电机、超级小麦种子、高产水稻种子、十吨药品以及工业母机被带到三国时期。蒸馏酒、肥皂、香水、纸、炼钢只是财富的积累的开始。热武器、造船、蒸汽机、火车、飞机、大炮才是追求。曹操猛的吸一口香烟
五个冬天
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
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
关于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本书原名,现更名为:1644年明末甲申之变,中国历史上诡异地出现了五皇并立。在这个风云突变,波谲云诡的大明朝末年,谭知行穿越成为南京城内的废物赘婿。他在被赶出家门后,带着现代知识,通过生死磨砺拼杀的经验,搅动江南风云!他医术通天、诗歌露脸,战场扬名,在他闪耀江南、坐拥美妻时,却毅然孤身北上,意图拯救崇祯,保护天下汉人太平。既然大明崇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不能驱
士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