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

第611章 辽国灭亡

耶律延禧召集草原诸部牧民前来,凭借的不过是辽国一直以来对草原诸部形成的威压惯性。

实际上辽国从未对草原形成任何有效的统治,诸部对辽国的反抗也几乎从未停止过。故而随着辽国国力衰微,草原诸部再次回到了未被一统前的各自混战状态。

耶律延禧从西北招讨司召集大军,从可敦城却只来了五六千士兵,毕竟路途遥远,后勤保障完全跟不上。

所以耶律延禧以为养女成安公主报仇为口号,带领着草原诸部牧民发起了对西夏黑水镇福军司的劫掠。

此前西夏国主李乾顺向金国称臣,占据了原本属于辽国西京道在河套平原东北方向的土地,其中就包括云内州。

但金国很快发现,云内州不能交给西夏,这里产铁矿,于是完颜娄室又奉命占领了云内州,金国与西夏开始扯皮。

等到耶律延禧入寇,西夏面临着同时与辽、新汉的南北战事,李乾顺便主动放弃了云内州,并希望金兵继续追杀耶律延禧。

养足了精神的完颜娄室领万余骑兵西进,随行的还有受招而来的万余草原各部牧民。

当初辽国南京道投降,完颜阿骨打任命了不少辽国汉臣继续在金国为官,但张觉反正投靠彼时的梁山时,很是杀了一批汉官。

但仍有不少汉人官吏被迁徙到了辽东,在汉官的建议下,金帝完颜吴乞买也换了思路,学着耶律延禧的办法,分化草原诸部,吸引了一批部落来投。

完颜娄室这大半年来,就一直负责协助完颜宗望等人管理草原各部,挑选牧民为兵。现在西夏已经上报了耶律延禧出没的地点,在草原牧民的向导下,完颜娄室向着耶律延禧袭来。

他发誓要将这个一直坚持抵抗不肯投降、有名无实的辽帝彻底击败!

完颜娄室是在居延海东北、大约唐朝安北都护府的西北处,遇到了耶律延禧大军的。

耶律延禧对西夏黑水镇福军司辖区的劫掠收获并不大,毕竟黑水城周边人口并不密集,故而他打算领兵继续向东南侵扰,否则这个冬天,他的大军将很难度过。

遇到完颜娄室的追兵,耶律延禧也并不吃惊,他对完颜娄室实在太熟悉了,自己几次大败于对手,若是完颜娄室不出现,他只怕还不敢继续东来的。

对于耶律延禧而言,他已经无处可逃了,草原诸部被金国分化,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呢?逃到可敦城?就此舍弃耶律氏契丹的祖先游牧地和祖源,逃到化外蛮夷之所在?

他堂堂中国天子,宁肯战死,也不能再逃了!

于是耶律延禧带着悲壮的决心,亲自领兵冲锋,向完颜娄室的大军发起了冲锋。他暗自祈祷:列祖列宗先帝保佑,让我击败金兵哪怕一次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虎春秋
乱虎春秋
关于乱虎春秋:穿越古代,开局抓壮丁,躲山里,回家后被嫂子防备弟媳埋怨。为避战乱,夏成虎带着村民逃难。为了崛起,他收买人心,征服各路英雄,在大陆南端打造海军帝国。不离不弃的软糯小甜妹积极加入海军,不仅跟着夏成虎一起研发装备,还想帮他带兵,一起打造无敌舰队。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时候,南海舰队出海征服世界,占领更多土地,并不断往国内运资源。在全世界都处于贫穷、落后、封建的时代,炎夏人就已经开始征服星辰大海。
小小分解者
再次回到明朝
再次回到明朝
关于再次回到明朝:榆翔作为张嫣的护卫,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借张嫣的丹药存活,历经三百年余年后,重新穿越回到大明的故事。以张嫣和主角跨越时间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描述。期间有涉及后金和明朝的战争,东林党和魏忠贤的斗争。可以一读
冷榆枫
开局穿成奶娃子
开局穿成奶娃子
关于开局穿成奶娃子:萌宝团宠,魂穿个体户迟承佑,稀里糊涂穿到了自己曾经看到的一本,结局极其悲惨的书里,不但穿成了将军府的七少爷,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奶娃娃,一想起十几年后的那场变故,就压力山大的,可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一个连手脚都控制不住的奶娃娃,能干什么呢,熬吧,只能等长大了再想辙,不过有些准备工作还是可以做的。苏氏:怎么感觉这孩子是个小财迷呢!迟承佑:没办法,那么大个事儿在头上压着,不攒钱能行吗!
苍蛟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关于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刘轩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穿越倒计时,告诉他七天之后就要穿越到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181年,黄巾之乱的前三年,还能带六件物品。于是囊括人类从古到今所有的知识和技术的超级电脑、大型太阳能发电机、超级小麦种子、高产水稻种子、十吨药品以及工业母机被带到三国时期。蒸馏酒、肥皂、香水、纸、炼钢只是财富的积累的开始。热武器、造船、蒸汽机、火车、飞机、大炮才是追求。曹操猛的吸一口香烟
五个冬天
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
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
关于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本书原名,现更名为:1644年明末甲申之变,中国历史上诡异地出现了五皇并立。在这个风云突变,波谲云诡的大明朝末年,谭知行穿越成为南京城内的废物赘婿。他在被赶出家门后,带着现代知识,通过生死磨砺拼杀的经验,搅动江南风云!他医术通天、诗歌露脸,战场扬名,在他闪耀江南、坐拥美妻时,却毅然孤身北上,意图拯救崇祯,保护天下汉人太平。既然大明崇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不能驱
士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