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宋:水浒也称王

第616章 马灵西行

沙州州治就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而且唐诗中的玉门关就在沙州西面。做好了充足准备后,马灵一行八个人便出发西去。

他的两个同伴和手下已经携情报东去凉州西凉府,打算寻找机会回到西宁州或者卓啰城,将情报传递回国内。

对于此次西行,马灵找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借口,要去三危山的莫高窟瞻仰佛教之盛事。

西域从前汉朝时佛事就相当鼎盛,一直持续到唐朝。但西域以西的大食崛起后,大食教也开始向东方传播。

根据马灵打探总结的情报,大约唐玄宗年间,黑衣大食自波斯故地东进,击败了唐军,却也再不敢东望。

到了大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一年,喀拉汗国的博格拉汗从突厥传统的萨满教改宗大食教,其子阿斯兰汗、狮子王继位后,便宣布大食教为国教,要求治下二十万帐的突厥、葛逻禄、样磨、回鹘等全部入教。

随着喀拉汗国国力的强盛,在西域便与信仰佛教的于阗、高昌回鹘、吐蕃等起了冲突,于阗国牵头组织了佛教徒联军,甚至有回鹘从甘州赶去西域支援,与喀拉汗国拉开了持续四十年的战争。

虽然阿斯兰汗战死,但于阗最终因为国力弱小被灭亡,至今已经一百二十年了!

马灵听闻从西域南部来的商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口口相传、并被大食人所记录的那一场战争,越听越伤心。

按照商人们站在喀拉汗国立场的描述,喀拉汗国以骑兵为主,于阗联军则组织了与中原一模一样的步兵大阵,在疏勒、蒲犁、莎车、乌禾等城来回争夺。

商人们的描述很夸张,用一种近乎于夸赞神仙的语气讲述着阿斯兰汗的英武不凡,滔滔不绝,马灵花了很大的力气,才从其中大概整理出一些有用的情报。

最有用的信息,大概就是宋仁宗时,喀拉汗国分裂为东、西两国,这个情报相当重要!

作为道士,马灵本人并没有任何宗教上的偏见,他如实地记录了与诸多西域商队交谈后收集而来的一切情报,包括大食教的教规、礼拜的寺庙,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教义。

二十万帐突厥齐改宗,马灵每每想起这个数字就觉得头皮发麻!

难怪耶律延禧逃到阴山西麓就不肯继续西逃了,或许信仰佛教、兼通儒家的辽帝,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不断向东方侵蚀的大食教吧!

马灵就这样,迎着朔风、飘雪,踏上了前往沙州的旅程。

前路未知且艰难,但马灵浑然不惧。他想到了汉武帝时的张骞,那位博望侯对西域一无所知,不也是奋勇向前么?

他又想起了唐朝时西进的大军,党项人隔断了河西走廊,却阻断不了我这个新的博望侯的步伐!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虎春秋
乱虎春秋
关于乱虎春秋:穿越古代,开局抓壮丁,躲山里,回家后被嫂子防备弟媳埋怨。为避战乱,夏成虎带着村民逃难。为了崛起,他收买人心,征服各路英雄,在大陆南端打造海军帝国。不离不弃的软糯小甜妹积极加入海军,不仅跟着夏成虎一起研发装备,还想帮他带兵,一起打造无敌舰队。在国内打生打死的时候,南海舰队出海征服世界,占领更多土地,并不断往国内运资源。在全世界都处于贫穷、落后、封建的时代,炎夏人就已经开始征服星辰大海。
小小分解者
再次回到明朝
再次回到明朝
关于再次回到明朝:榆翔作为张嫣的护卫,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借张嫣的丹药存活,历经三百年余年后,重新穿越回到大明的故事。以张嫣和主角跨越时间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描述。期间有涉及后金和明朝的战争,东林党和魏忠贤的斗争。可以一读
冷榆枫
开局穿成奶娃子
开局穿成奶娃子
关于开局穿成奶娃子:萌宝团宠,魂穿个体户迟承佑,稀里糊涂穿到了自己曾经看到的一本,结局极其悲惨的书里,不但穿成了将军府的七少爷,还是一个刚出生的奶娃娃,一想起十几年后的那场变故,就压力山大的,可再怎么着急也没有用,一个连手脚都控制不住的奶娃娃,能干什么呢,熬吧,只能等长大了再想辙,不过有些准备工作还是可以做的。苏氏:怎么感觉这孩子是个小财迷呢!迟承佑:没办法,那么大个事儿在头上压着,不攒钱能行吗!
苍蛟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关于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刘轩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穿越倒计时,告诉他七天之后就要穿越到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181年,黄巾之乱的前三年,还能带六件物品。于是囊括人类从古到今所有的知识和技术的超级电脑、大型太阳能发电机、超级小麦种子、高产水稻种子、十吨药品以及工业母机被带到三国时期。蒸馏酒、肥皂、香水、纸、炼钢只是财富的积累的开始。热武器、造船、蒸汽机、火车、飞机、大炮才是追求。曹操猛的吸一口香烟
五个冬天
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
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
关于明末大赘婿:变脸崇祯,驭伐天下:本书原名,现更名为:1644年明末甲申之变,中国历史上诡异地出现了五皇并立。在这个风云突变,波谲云诡的大明朝末年,谭知行穿越成为南京城内的废物赘婿。他在被赶出家门后,带着现代知识,通过生死磨砺拼杀的经验,搅动江南风云!他医术通天、诗歌露脸,战场扬名,在他闪耀江南、坐拥美妻时,却毅然孤身北上,意图拯救崇祯,保护天下汉人太平。既然大明崇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不能驱
士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