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说完,高兴的看着几个宫妃,却不见人接腔,有些冷场,一时气氛有些微妙,宜妃见没人出头,又是她挑的话头,不得不开口言道:“最近几年皇上的心思怕不在这上头呢,不然不会放着这个美妙的去处不享受,只胡乱建了个庄子而已。”不得不说,宜妃到底跟了康熙多年,也有显赫娘家,根深叶茂对前朝的动态什么都掌握的一清二楚,虽然是规劝太后的几句话,却正好说中了康熙的心事。
太后闻言一愣,她基本上就不打听前朝的事,若不是有些后妃别有用心的在她面前提一些事情,她更加成了井底之蛙,闭塞的可以。康熙为何放着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穿越之我是良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放着一个享受的地方不用,是否国库空虚,那更不是她过问的事情,她只要能够安稳的居住在慈宁宫,泡不泡温汤倒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她也几十岁的人了,也不是个傻的,一听宜妃之言,还见到别人都偷偷瞟卫琳琅,她心里先是有些不喜,自然不是康熙不盖行宫孝敬她,只是对于康熙十分的宠爱卫琳琅她有些不悦罢了。身边的嬷嬷察言观色,即使的在太后耳边嘀咕了一通,自然是告诉她这个温泉庄子是胤t和卫琳琅名下,至于胤t母子是如何有许多银子卖了这么大的一片地,太后不用问也知道了。
太后面带寒酸,对泡温汤的兴趣也减了一些,只是到底要给康熙面子,因此还是面上带笑,安抚众人道:“这个地方不错,离京城极近,就是皇帝现在没有心思,将来有功夫了,早晚要修行宫的,你们年岁正轻,早晚还能够陪着皇帝过来的,只我老婆子,是活一年少一年了。”皇帝给的东西,始终都是皇帝的,等用的时候,你们还不主动送上来?
卫琳琅并不计较太后话里的说辞,太后针对她不是一天两天了,看不惯康熙私下里给她们母子许多土地发发牢骚也是有的。所以卫琳琅依然笑着如雕像一般温和,这温泉一开始发现就打算献给康熙,康熙不要,还是惹来了这许多争议。
几人见太后如此说,赶紧七嘴八舌的劝解打诨,宜妃道:“谁说太后娘娘老了,我第一个不依,太后娘娘乍一看,比我们不差些什么,走到外面,谁会知道您已经是儿孙成群的老祖宗?”
宣嫔也凑趣道:“太后娘娘乌发鹤颜,唇红齿白,一点也不似我们蒙古的女子,到像是那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般。”
蒙古女子放马牧羊,风吹日晒,又有高原反应,脸上大多都带着高原红的痕迹,只太后幼年进京,常年生活在深宫大宛,又有专人服侍,除了年轻的时候受过顺治帝的冷落,中年以后就被康熙奉养,每日里都有一大帮子后妃们奉承着,心情好不好都没有人敢跟她高低声,养尊处优的日子久了,除了上位者的气质外,外貌条件自然是上佳的,同龄人和她自然是没法比的,跟别说在草原上被风吹日晒的蒙古大妈们了。
康熙带来的这许多后妃,也就宜妃和宣嫔能够在面前多说几句,贵妃钮祜禄氏和敏嫔章佳氏都是小心谨慎的人,从来不会随意出头和得罪人,听了宜妃和宣嫔的话,只有奉承附和,绝对不会多说半个字的。
卫琳琅向来入不得太后的眼,也习惯了在一边做隐形人,不管太后看她的眼神如何,都是一副荣宠不惊的笑模样。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康熙又十分看重卫琳琅,既然敢把人往这里带,那就是不怕人知道自己给了卫琳琅母子私房,就是太后也无权过问,因为牵涉到康熙,太后也眼不见为净,只丢下卫琳琅和别人说话。
康熙一大早起来就带着来请安的儿子们并乌力吉和众随侍官员们一起,去了胤t的庄子巡查,胤t的庄子虽然是新近购置不到一年,但是因为是老庄稼地,胤t购进之后只是进行了一番规划,修了一条宽广的大路和若干小路,又新修了水渠若干,引来泉水灌溉土地。
因为胤t比农人舍得投资,牛马也提供充足,对佃户们也宽厚,佃户们知道胤t的身份,工作起来也不敢随意糊弄,为了能够在胤t这里长期工作,更是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去打理庄稼,因此,胤t的庄稼地里的庄稼看着比周遭的农田里的作物格外的茂盛。
康熙欣慰的看着绿油油的麦苗,笑呵呵的问乌力吉道:“你可别把地里的麦苗当韭菜割了回去包饺子吃了。”
乌力吉撇撇嘴道:“皇阿玛别笑话我这个,我小时候就认得麦苗和韭菜了。”
一应官员们面面相视,没有想到康熙得道明君居然带着女儿参观巡查,不过看看几位皇子们见怪不怪的表情,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都装作没有看见。
康熙叫来胤t问道:“你说说看,为何你的土地里的庄稼长的看上去比旁边的庄稼好上许多。”
胤t上前一步,先给康熙行礼,康熙叫免之后才道:“儿子也没有做什么,只是让人给地里多上了一些农家肥,引来泉水,不让土地干涸,吩咐农人们勤加照看而已。”
康熙诧异道;“只如此简单,何为农家肥。”后面的官员也有懂得土地耕种的,自然也看得出来两块相邻土地的肥沃差别,听到康熙问胤t的话忙竖起耳朵,听个端详。
胤t忙道:“其实很简单,就是收集了人,牛,马,羊等动物的粪便,和一些柴草沤埋在一起,经常翻动,让它们充分发酵,等到熟透了,在散到地里,土地就会肥沃起来,土地一肥沃,庄稼自然就会长的好些。”
康熙对百业都有涉猎,精通的只是帝王之道,其它的诸如种地等,多是和一些老农民交流得来,再就是些书面知识,动手的次数很少。他自然也提说过一些土地贫瘠之语,也知道一些农民会捡来人畜的粪便来种庄稼,但是极少听说有这么好的效果。
于是追问道:“朕以前倒是知道不少农人沤制肥料的方法,你的和他们的有何不同?”
胤t答道:“其实工序基本一样,只是儿子让他们多给肥料浇水,促进它们更易沤烂,又多翻动了几次,让它们烂的更匀一些,最后又细细的筛过,免得有没有沤透的进了地里,会烧坏庄稼,因此沤制这些肥料需要的时间更久,需要的人力更多一些。”还是卫琳琅告诉胤t的这一套农家肥沤制方法,胤t从小到大从卫琳琅那里学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也见怪不怪的就用了。
康熙点头,一般的农户们可没有这个时间和条件来弄着看似简单的“农家肥”,不过好在这东西成本不大,只要庄稼收成见长,以后推广起来也容易,康熙看向皇子们后面的官员,问道;“你们可有什么问题要问?”
众官员被点了将,一个个缩头缩脑,也有那想要出头的,看了看没有人出列,心一横,向前两步道:“臣倒知道有些地方的沤肥方法和八阿哥说的基本一样,只是却没有八阿哥说的那样仔细,他们种地靠的是经验,有点动物粪便加上柴草堆着放上一段时间就会把它们施进地里,因为有些粪便没有沤烂,造成了一些庄稼烂根黄苗,臣想问一下八阿哥,可有解法?”
胤t听问,闭上眼睛回想了一番,等睁开眼睛,就见康熙和一众人的目光都看着自己,胤t给康熙行了礼,又转过身面对众官员,不慌不忙的回道:“百姓穷家小户,每日里也很繁忙,挣点银钱养家糊口不易,自然没有这些功夫慢慢的去弄肥料,随意的把柴草一堆,收拢一些粪便胡乱的掺杂在一起,就由着它自己发酵,自然有生熟不一的地方,尤其是需要耕种庄稼的时候,就着急的把肥料下了地,等庄稼出苗,遇到雨水,没有沤烂的肥料和粪便就继续发酵,温度过高就会出现烧苗烂根现象,出现此等症状,唯一的解法就是浇水,降低苗根部的温度,但是此法在缺水的地区却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