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容我先问一个问题。
请问楚公子,你是否知道武屠户今日所穿的衣服是否与案发当日所穿的一样?”
“这,这......”楚羽想了想后,老实回答道:“不知道。”
“那就对了,这就是我想说的问题。
其实,有些事情我们之所以准确无误地知晓结果,那是因为我们刻意调查的原因。
不过,这个结论有时候也会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这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最大的迷惑性在于它看上去合情合理,会让听者也一样赞同这个观点。
我来打个比方,阐述一下。
比如武屠户今日身穿的衣服,就是案发当日的衣服,这个就是我调查后的结果。
如果我换个说法,大家且听一听。
据我们调查所知,武屠户家里的衣服虽然有一些,但平时身穿的都是身上这件。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出摊卖肉生意往往会将衣服弄脏,导致衣物油腻难洗,所以只要武屠户正常出摊,他永远穿这一件外衣,除非是确实到无法穿的地步。
因此,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知道这个结果,随便找一些目击者或者相熟之人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既然如此,楚公子为何连这么简单的信息都不知道呢?难道是别有用心?”
“你胡说,我怎么会故意为难他一个小小的屠户。
我,我,我只不过是没有关注这些而已......”楚羽着急地辩驳道。
“不错,我要听的就是这一句。
楚公子也说了,你肯定不会无故去为难一个屠户。
排除故意针对屠户的嫌疑,那么之所以不知道屠户每天都穿一样服饰这个简单的常识,最大原因就是忽略掉了整个问题。因为没有关注,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同样的道理,武屠户并没有刻意去留意过罗秀才的服饰,对他来说秀才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不知道罗秀才当日与今日所穿服饰是否相同,也是非常正常。
楚公子之所以觉得武屠户应该记得秀才每天的服饰,那是因为楚公子调查过秀才,误以为武屠户应该跟他有一样的认知。
而实际上,武屠户并未调查过这些,根本就不会留意这些细节。
所以是否知道秀才所穿的衣服,并不能证明武屠户故意撒谎。”
“有道理!”
“是啊,确实不能证明,我天天去买东西,也没有留意过武屠户是否穿同一个衣服。”
“嗯,我经常跟秀才在酒馆一起喝酒,也没有留意过他身上的衣服。”
林清讲完后,场外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楚羽听到这里也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林清继续开口道:“关于刚才楚公子提出的第三个质疑,孔状师的证人为何是三个相熟之人。
这一点我与楚公子的意见一致,确实是孔状师的疏忽。相比而言,楚公子的证据如果属实的话,说服力要更高一些。
不过,楚公子找的证据是否属实这一点却是最大的疑问?
关于这一点,我也做了一个实验。
我这里有三十份案发时的路人或摆摊的摊主之人的口供,都可以证明当时是恶犬先伤人,然后才被击毙。
至于给楚公子提供口供的十人,应该有一些人也会出现在我这份证据中,这些人两份口供中说的有可能会完全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