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村东南的红胶泥地,李雨轩和师傅们赶忙去查看土质,两个子侄也跟上。
“大伯,这胶泥实在太好了,我们那边已很少这样的胶土了。”年纪看起来小一些的男孩大声叫了起来。
李雨轩瞪了他一眼,男孩伸了一下舌头,赶忙闭嘴。
林夕瑾心中了然,怪不得他们如此激动,原来他们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地步了。
不过,正好各取所需,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查看了土质,偏南的这边土质更粘腻一些,更适合烧制陶瓷,偏东的那边更适合烧制红砖。
确定了自己原来的猜想,大家就回到里正家里,坐下来商量合作事宜。
林夕瑾给里正、村长送上了自己为他俩准备的礼物,也不过是茶叶、酒和糕点之类的礼品,毕竟两人为了合作都在帮忙做村民工作,以后要他们上传下达的事还会更多。正所谓礼多人不怪,送点礼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两人客气几句,也就高兴地收下了礼物。
林夕瑾首先抛出自己的合作方案,除了上官瑞没有到位,林夕瑾全权代表之外,其他两方都没有异议。
听里正说,有些村民怕烧砖制陶不赚钱,想要卖地,后来看到大部分的人都不卖,又听到消息灵通的人介绍石子窝的事迹,生怕自己把生蛋的母鸡卖了,赶紧把心思收回来,把地牢牢攥在手里。
“郡君,我们也有一些销售渠道,我们能在自家的店铺卖这边烧制出来的产品吗?”李雨轩小心地问道。
“这个没问题,不过你们只能在自家的店铺卖,进货价和销售价必须统一,利润分成也一样。”林夕瑾严肃道。
“我们会信守承诺的。”李雨轩答道。
协议四方签字画押,林夕瑾最后把协议递给李雨泽,只等上官瑞过来签字画押之后盖上县府大印,这协议就正式生效。
不过,工地的筹建已经正式开始了。
林夕瑾让县里的商铺掌柜黎德光把手头的工作移交给他的手下马得民,让他挑选几个手下去筹建木园村的陶瓷厂。黎德光二话不说,挑了十人装上林夕瑾为他们准备的物资和揣着启动资金,奔赴木园村安营扎寨。
在李雨轩等人确定砖窑和瓷窑的位置后,林夕瑾就选好了地址,设计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住所,虽不及家里的住宅,但也做到了宽敞舒适。
林夕瑾本来想先建房再建窑,但不论是李雨轩还是黎德光,一致主张先住着帐篷,待建好砖窑,等烧出砖后再建瓷窑和住房。
知道两人都是想节约成本,既然他们不怕艰苦,也就由着他们。
两人按原来和里正、村长的约定在木园村招收长工。但为避免村民仗着自己是本村人,出现地方主义,发生劳动纠纷,就和每个人签定了劳动合同,以后一旦发现违反劳动合同的立刻开除。
厂方、村里、本人三方签定协议,去县衙备案后,即刻生效。
林夕瑾送给了李雨泽一本烧砖工艺、一本制陶工艺的书籍。这一举动让他异常感动,发誓一定要把瓷厂办好。
在古代谁有点技艺不是藏着掖着,试问谁有这么大方?也惟有林夕瑾这个有着现代灵魂的人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