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第0091章 敢 分 朕 的 地 ???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最新章节!

,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毕懋康?

张好古还真是知道这个家伙。

此人也是东林党!

不过,水平显然不是赵南星这种货色。

据说这个毕懋康在闲暇之余,他经常深入军营,走访老兵,详细了解明军制式武器装备的优点与缺点,尤其对火器制造颇有心得。

中国第一个燧发火枪就是这个毕懋康研究出来的。

有点意思!

张好古本来是打算让朱由校好好的琢磨琢磨,赶紧把燧发火枪弄出来,好歹也能来训练新兵。

倒是没想到,朱由校一旦开始认真的琢磨东西的时候,居然还真让他给发现了一个人才。

“此人倒是有些才干!”

张好古直接了当的开口道:“只是,此人到底是东林党,不知道皇上要如何处置?”

朱由校道:“师傅曾经说过,东林党人未必也就是铁板一块,也未必都是贪图利益的小人之流,这其中未必就没有锐意进取,意图革新之流,朕要考察一下这个毕懋康,看看他的具体才干如何!”

“皇上圣明!”

张好古发现了,现在朱由校用人已经开始渐渐的不看个人喜好,而是要真切的去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才干。

朱由校道:“这个毕懋康的履历朕也是看过的,现在,朕想把他丢到永定县去看看,看看,他对待灾民如何!!”

这也几乎是成为了朱由校选拔官吏的一个手段了。

别整有的没的。

口口声声为了天下苍生,那么,你就去天下百姓同吃同住,看看你狗日的到底是什么做法。

是不是嘴里的一心为民。

张好古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职务的高低都不妨碍你真的为百姓做事儿。

好官和狗官就是这么区分出来的。

“皇上圣明!”

张好古又开口道。

“师傅,你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情?”朱由校询问道。

“皇上!”

张好古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份奏折,道:“这是臣为朝廷谋划的新军政策,请皇上过目!”

“练兵?”

朱由校点点头道:“拿来给朕瞧瞧!”

等到张好古递交了奏折之后。

朱由校仔细的看了看奏折,而后,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死死的盯着张好古:“你让朕把皇庄八十万亩地给分了?”

张好古点点头:“对!”

一边的魏忠贤也是愣住了,也是差点没把眼珠子给瞪出来。

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张好古。

就感觉,张好古这个家伙是不是真的飘了。

居然敢分皇爷的地?

皇帝的地,那是你能说分就分的吗?

朱由校感觉荒唐至极。

分地,怎么就分到自己的脑袋瓜子上面了?

皇庄,这是关系到皇帝的私房钱是内帑。

把皇庄给分了。

皇帝的私房钱可就没了。

苦哈哈的去找户部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关于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李云志出生于考公大省,每年有千万的人报考,他在父母的督促下也连续连年下场考试,终于脱颖而出,成功上岸。谁知道还没来的及跟他父母说这件事就出了车祸,结果穿越到了一个叫大魏的朝代。李云志看着八代贫农,一贫如洗的家,还有几个极品家人,得勒,辛辛苦苦好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在这个仕农工商的时代,好像考上公务员是他唯一的出路。
清花照凉颜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关于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现代小职员仨伢子吃夜宵喝多了穿到古代,无背景,无出身,无依靠,整一个三无产品,有的只有从后世带来的满身细菌抗体啥的,躲在自己的院子里谁也不理。哈哈。我呼吸一口气都得离大家伙远点,别给你们整团灭了.....老朱:口气不小啊。拖出去砍了....朱大叔真会说笑,我这不是社恐嘛,我跟你讲啊,这社恐是病,我有病.....老朱:原来是个害人精....拖出去砍了....我有办法救你的
南明蓠惑
出谋划策我不行,造谣绯闻第一名
出谋划策我不行,造谣绯闻第一名
关于出谋划策我不行,造谣绯闻第一名:好消息:送外卖的我穿越了!坏消息:穿越成了古代帮闲,还是送外卖的!阴差阳错下我成了皇孙的幕僚,刚刚吃上皇粮,就得知太子造反失败了,我的铁饭碗炸裂了!太子被圈禁,皇孙也岌岌可危,面对皇位争夺的暗潮汹涌,被皇孙抱紧大腿的我也只能硬着头皮,先去青楼冷静冷静了!什么??全天下的花魁娘子都希望我能给她们写一首歌?不行呀!我很忙的!没多久,主公的黄谣满天飞
泡泡奶茶
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
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
关于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陈立勋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燕山右卫陈家堡。此时,御宇十七年,足抵十万清兵的崇祯皇帝,已经自挂东南枝!一片石之战已经结束,李自成败走京师!满洲大兵将至,距离多尔衮抵达北京,还剩三天。此时,南京的虫豸们,预备着另立新君,借师助剿!为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个从来没有去过军营的世袭百户。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天下。我乃是昊天上帝之子下凡,拯救世人!杀清妖,上天堂!九天玄煞,化为
韩立大师
玄桢记
玄桢记
关于玄桢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聚焦十六岁的谢渊科举前夜的经历。历经盐政风波淬炼,他在姑苏贡院研磨徽墨,回忆过往论政、查案岁月,将家族清正家风与治国理想凝于策论。与此同时,朝堂贵族暗中阻挠,越国亦虎视眈眈。谢渊怀揣一片冰心踏入考场,这场科举不仅是他仕途起点,更拉开了正义与权谋激烈较量的序幕。
青灯轻剑斩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