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宫本身则占地广阔,其主体建筑修建得十分高大,共有6层,加上其附属的其他建筑,功能不同的数百个房间足够满足易卜拉欣个人以及宫廷运转的需求。
主干道的另一侧则又是一片建筑群,命名为大巴扎的此处被指定为新城区的工商业中心,大多数的建筑都是供商户使用的店铺、仓库、作坊等设施,首都铸币厂和银行也选址于此,此外还有餐厅、旅馆、公共澡堂、医院等公共设施,宫廷资助建设的高等学府建筑群也离此不远。
城市除了建筑还要有人,从下令翻修和扩建新都以来将人口迁移至此以填充城市的计划也在同时进行,自印度斯坦而来的近万市民此时已经被安置妥当,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社区。
在大教堂建筑工地周边则是属于基督徒的社区,很多与萨法维宫廷有所牵扯,为万王之王服务的亚美尼亚御用商人主动迁移到伊斯法罕,相当一部分西欧顾问选择定居于此,还有一些在圣战中被掳掠到伊朗的切尔克斯人、在与奥斯曼的边境冲突中失去家园的高加索基督徒被顺势安置于此。
剩下的就是迁来的穆斯林移民,有因为经济因素被官员迁来的外省人、乡下人,更多则是来自外国的什叶派宗教移民,毕竟易卜拉欣的恶名传开之后,对周边逊尼派对什叶派的排斥迎来小高潮,不过这些来自黎巴嫩和小亚细亚的宗教移民多定居于阿拉伯伊拉克,仅有一小部分移居至伊朗腹地。
拎包入住大皇宫的易卜拉欣在等待宫廷搬迁之时多次外出到各个城区来熟悉这座陌生的城市,并多次会见各个社区和行会的领袖,并视察本地的官营作坊和皇室资产。
随后他打算亲自北上返回大不里士主持迁都工作,在赶路期间,他还回顾去年在也门的战事发展。得到增援的萨法维军没有贸然深入内陆,而是利用海军优势夺取几乎所有的沿海港口,几乎切断了塔希尔王朝的所有对外商路,如果没有汉志的吉达港可通,贸易税收几乎都要从也门苏丹的账单中去除了,财政几近崩溃。
很快就要转正的也门临时总督在此时利用钞能力,依靠增援和本地部落凑出一直步骑兼备的部队向内陆进发,此时也门苏丹无力抵抗,北方的栽德派冒险发动反攻,已经成功夺回萨那,东方的哈德拉毛地区也不再承认塔希尔王朝的权威。
也门苏丹只得在一处易守难攻的堡垒做最后的斗争,萨法维军看似胜券在握,不过由海军步兵和非正规骑兵组成的部队缺乏攻坚能力,接连几次强攻都没打开局面,只得继续围困。
直到作战季节临近结束,守军无法继续忍受绝望,苏丹不得已向萨法维军投降,由于暂时无力在也门腹地建立控制,苏丹之下的各个附庸被保留,其直属领地也暂时交与其本人管理。
易卜拉欣当即在批示中安排统治也门的善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