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大唐张阳李玥

第六十一章 皇帝和女婿的对话

“还有科举投卷制度,投卷基本只能靠人际关系,就算是读书人想要投个好文章,往往会被一些权贵官吏拒之门外,如果遇上几地权贵和文吏交好,互通同气,一旦得罪人几乎不能出头了。”

听张阳说着,李世民感觉自己原本的自信遭受了莫大的打击。

好似在他的眼里朕的江山漏洞百出,迟早要亡了一般。

稍一走神,发现张阳这小子已经走远了。

看着他的背影,他勤快的模样。

李世民感慨良多。

有这么一个男子如此照顾玥儿,也算是一件好事。

驻足看着这秋日下的景色,空旷的四野阳光下之后只有张阳背着竹篓为生活努力活着的身影,看着这个少年让李世民莫名觉得安心。

看李世民神色不好,李君羡握住刀柄说道:“陛下,这人如此出言不逊,需要卑职去拿下他吗?”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不用了。”

“喏!”

李君羡重新站到一旁。

虽然还想和他多聊几句,但是朝中的诸多事宜还要处理。

回到宫中之后,李世民看着边关送来的战报,战报上说的是吐谷浑和吐蕃的战况,吐谷浑国王带着三万吐谷浑人已经进入了吐蕃的地界,此刻打得正火热。

松赞干布不断派人向吐谷浑派出使者解释误会,可一旦开战哪有这么容易收手。

李世民写下一道旨意放入一个竹筒之中封上封蜡,递给李君羡,“快马加鞭,送到驻守凉州的牛进达手中。”

“喏!”

李君羡拿了竹筒便快步离开。

李世民写下张阳的说过的话语,反复的看着,投卷之法的弊端,而在监察之权弱势的情况下会出现投卷无门的情况,官职文吏不清晰,朝中官员找不到职责所在?土地资源问题?他是说侵占田亩的事情吗?

思考了许久之后,李世民召见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

李世民看着两人说道:“你们觉得吐蕃松赞干布其人如何?”

长孙无忌说道和房玄龄沉默半晌,陛下怎么突然会问这个?

房玄龄说道:“据传闻松赞干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人,倒是在统帅部落方面很有号召力。”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们觉得吐蕃会成为大唐的威胁吗?”

房玄龄又说道:“吐蕃土地贫瘠是否是个威胁,臣以为还要再看些时日。”

安静的甘露殿中,李世民甚至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吐蕃多久会从吐谷浑的冲突中脱身而出?”

长孙无忌说道:“短时间不可能,或许要持续几年,至少三年。”

听着眼前两人的回话,李世民心中思量,这两人都是跟着自己打天下时的左膀右臂,他们的谋略是朕最依仗的。

没有手下的这些谋士武将,李世民自然自己也不可能坐到这个位置上。

有些释然地笑了笑,或许张阳也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才会这么说。

但他智谋总不会比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要高。

就连长孙无忌都说吐蕃难以脱身。

张阳的话不见得能信。

李世民点头说道:“朕知道了,你们回去吧。”

两人走出甘露殿,走在出宫的路上,长孙无忌好奇道:“陛下为何突然问起松赞干布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关于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众人皆是菩提果,恶人自有恶人磨。杀尽恶人千千万,盖世魔头慈悲佛。文臣结党误国者,杀!文臣武将贪赃枉法者,杀!吸血藩王不服管教者,杀!军将世家拥兵自重者杀!地方豪强劣绅地主者,杀!卖国不法商人者,杀!犯我华夏沿海倭寇海盗者杀!犯我华夏野猪皮,族灭!杀杀杀,杀出个朗朗乾坤!日月所照,皆为我华夏领土!小小倭国,种灭!佛郎机、红毛番、以西巴尼亚,胆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杀杀杀,
爱吃枸杞黑豆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关于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爽文杀伐果断不舔)唐云山一觉醒来穿越一个黄埔十一期的晋绥军少校团副身上。开局便获得功勋系统,打鬼子爆装备!什么晋绥军,中央军,老子通通不要!独自发展才是王道!打炮楼,拔据点,建立新式部队。什么!喀秋莎溜着玩!虎式满地跑!看唐云山如何在乱世之中杀鬼子,保家卫国,书写自己的传奇时代。
番茄肘子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关于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在现代农业科创基地实习的张镇,竟然带着整个科创基地所在的山谷穿越到了大明弘治十八年。困于特殊空间,出不去。太子朱厚照无意闯入,张镇以特辣火锅下马威,啤酒一扎对瓶吹,茅台五粮漱漱口,葡萄美酒玻璃杯独特方式,隆重接待了隐藏身份却贵气逼人、自称为朱寿朱公子的朱厚照。席间,兵部主事王守仁闯入,三人相谈甚欢,到外面桃花灼灼的院子里指天为誓,结为异性兄弟。张镇掐指一算,弘治
牧马江南n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关于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社会底层牛马赵辰无意发现自家衣柜通着个古代王朝,拿现代工业品去古代换钱换古董。修豪宅,养私兵,搞权利,实现男人终极梦想!
庚金丁火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关于旧五代史品读: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