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李逍朱凝云

第一百七十七章 帝王权衡术!李逍被疯狂弹劾!朱元璋之喜

“好!好啊!”

听完之后,朱元璋心生喜色。

不管真情实意,还是为了做样子,燕王府都作出了榜样,各方各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让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瞧瞧你们这帮人,跟朕孙女、孙女婿的做法都比之不如,差之甚远!!”

朱元璋指着奉天殿下面所有的官员直接一顿骂,骂的这些人抬不起头来。

朱元璋笑着看向朱棣,道:“朱棣。”

朱棣急忙起身拱手:“儿臣在。”

朱元璋道:“这段时间,你一直在应天府,北平之事,你可知晓?可是你授意的?”

朱棣急忙否决道:“儿臣不知,这来回车马都要半月之久,这灾民突然逃荒也是近日发生,儿臣也是方才听谭渊才得知此事。”

朱元璋微微颔首,觉得应该是如此。

略为一想,就知道该是徐妙云那丫头的主意。

当初给老四谋亲家的时候,徐妙云那丫头知书达理,心地善良,朱元璋是一眼就看上了。

他亲自叫来徐达,说要给徐达赏赐一门婚事,徐达听说是朱棣后,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那时候的朱棣十分顽皮,在大学堂常常捣蛋,四处乱跑,恶名远播,徐达当然是不肯的。

未来给老四说上这个媳妇儿,朱元璋还特意让马皇后亲自下厨,给徐达做最爱吃的烧鹅,好说歹说,才让徐达这老家伙答应这门亲事。

这门亲事成后,朱元璋算是肉眼可见的看到,朱棣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应当都是徐妙云那丫头的缘故。

老四啊老四,现在看来,唯有你家是最和睦的。

老二朱樉迷恋一个北元郡主魂不守舍。

老三的家庭关系也不和睦。

唯有徐妙云端庄舒婉,又足智多谋,之间的感情也好,生的三个儿子,现在看来也是兄弟友恭。

现在又找了一个好女婿。这段时间跟孙儿朱高炽等人闲聊,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李逍这个女婿的关系极好。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

朱棣在封地所作,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家中又和睦。

朱元璋心中其实真的有些将皇位传给朱棣这个儿子。

笑了笑道:“不错,朱棣你在北平治理的当,才能使得北平上下官员齐心,赈灾之事,值得其他各地效仿,学习,身为大明官员,就当为百姓谋福祉。”

朱棣拱手:“父皇过誉,这不过是儿臣的分内之事。”

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后看向纪纲、谭渊二人道:“你们二人,将此事整理出一份奏疏,谁有功,谁有过,都要给朕记得清清楚楚,有功要赏,有过要罚,一个都逃不掉,知道吗?”

说完他的目光扫视一众官员,令人胆战心惊。

这眼光,太熟悉了,文武百官都明白每次有这眼神出来,怕就是要死一群人。

在大明洪武时期,特别是中后期当官,的确不是个容易的差事,每天都要勾心斗角的,防止自己出了差池。

因为你说不定上午上朝,下午就回不来了。

不少官员早上上朝的时候,都要跟菩萨拜一拜。

让菩萨保佑平安,若是晚上回家,一家人都要庆祝一番,因为又多活了一天。

不少人小心脏受不了想要辞官,但当官不是工作,是辞不了的,你说来就来,想走还能走?

全国各地当地衙门许多官员,都被砍了脑袋,职位都空缺了,那就一人顶多个职位。

有的官员还一边戴上了脚铐,一边处理当地政务.

不过这两年收敛了一些,因为朱元璋将大部分的政务都交给了太子朱标,太子朱标仁厚,不会动不动就砍人脑袋。

但随着朱标离去,文武百官又开始意识到,这个皇帝似乎,又回来了

“臣,领命。”谭渊、纪纲拱手。

“有事继奏,无事退朝。”太监高呼。

此时,蓝玉使了使眼色。

又一名言官站了出来,拱手道:“臣还有事要奏!”

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说。”

这名言官道:“臣要弹劾燕王朱棣以及仪宾李逍,燕王乃戍边藩王,掌握重兵,是为大明抵御北元的第一道防线。

此乃国之根基,北元觊觎中原地之心未死,那边一日不可懈怠。

无论何时,军防之事,都是头等一的大事。

无论何时,与其相比都没有此事重要!

据臣所知,此次的确北平赈灾有功,但动用的却是边防十五万将士的军粮。

百姓固然可怜,可若是边防出了问题,那所死的百姓,何止三千?三万、十万都有可能!

臣弹劾燕王府仪宾李逍分不清孰轻孰重,动用军粮赈灾,其心可诛,置边疆将士于不顾,将边防事务当做儿戏,当治扰军务之罪!

臣弹劾燕王朱棣关键无方,一介仪宾却给与诺大权柄,让他有指挥军队的权利,这已经是坏了规矩。

还有,据臣所知,那北平的郡王府被改为李府,李逍在李府称为家主,压郡主一头,这是顾皇家颜面于不顾,也当治罪!”

此言一出。

满朝文武心中大惊,这蓝玉是憋了个大招啊。

两条罪名,说起来都是大罪。

小小仪宾居然能指挥军队赈灾,这就让人遐想非非,更是让将郡主府改为李府,这天下是朱姓,姓李的压朱姓一头.

要知道,李姓历朝历代也是出了皇帝的,深入人心的就有盛唐时期的李渊、李世民等李姓,更是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李姓都有建立政权

朱元璋其实通过锦衣卫知道了,当时的确有些不悦,不过他还是转头看向朱棣,明知故问道:“朱棣,可有此事?”

朱棣早就知道,蓝玉会拿此事大做文章,他早有准备。

拱手道:“父皇,确有此事。”

此言一出,

满堂都有些喧哗起来。

“小小仪宾李逍,居然压了郡主一头,这简直匪夷所思。”

“哪怕是驸马,也没有如此权柄,燕王放任不管,必成大祸。”

“别的姓氏也就罢了,李姓可不是一般的姓氏。”

“是啊,李姓那可是出了许多皇帝的,燕王这点警觉性都没有这真的是传言沉稳谨慎的燕王么?”

“这李逍听说极有才能,手下人员众多,在北平之地风生水起,李府逐渐壮大,可我好像记得,这李逍只是个农户吧?”

“你说一个农户,怎么可能有如此才能,此人该不会是李世民的后代吧?”

“哎,你这么一说,及其可能,若真是李世民的后代,那可是不得了,这是祸端,天大的祸端,大明有此人在,不稳,不安稳呐!”

“我的天我说这李逍怎么如此有才能,这么一说倒是真有可能,想象令人后怕,后怕.”

“你说这燕王会不会早已知晓,只不过是暗中培养一股势力,一股属于他的势力.”

特别是蓝玉哪一方,特意放大声音讨论纷纷。

这群人是越说越严重,拿着李府的事情大作文章,肆意抹黑,甚至李逍说成了李世民的后代,在大明是个大祸端。

而朱棣,就是包庇,放纵这个祸端的罪魁祸首。

就差没说朱棣造反,要带着李世民的后代谋反了.

“荒谬!荒谬至极!”

朱棣早有准备,脸色一冷,大声道:“说李逍是李世民后代的,都是居心叵测之徒!唐朝相隔明朝几百年了,居然拿这个说事情!”

朱棣目光狠狠的瞪着那群人,怒目道:“一群废物,退一万步说,就算李世民后代当真在此,以我朱家的大度,难道不能容之?害怕颠覆明朝,更是可笑至极,我大明泱泱大国,国强民盛,二十六路藩王坐镇各地,圣上坐拥天下,还会怕一个李世民的后代之人吗?笑话,懦弱,毫无心气!”

听完这些,朱元璋眼睛微微一亮,这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去了。

朕推翻大元,建立明朝,乃千古帝王,将来必备后世传颂,本就不比唐宗宋祖差之!老四说的在理。

此时,朱棣已经激动的挥手,道:“父皇,此乃污蔑,李逍的族谱早就上交宗人府,父皇差人一查便知,祖上十几代,都是普通的农户。”

“来人,将李逍族谱拿来。”

朱元璋立刻吩咐。

“是。”太监领到命令,立刻朝着宗人府走去。

朱棣早就知道蓝玉要用这种方式弹劾他。

若是提前不知晓那还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夜不归已经在北平运作起来,那么许多事情,就逃不过自己的耳朵。

今日,他早已经准备的十分充分。

朱元璋微微颔首,他又看向朱棣:“族谱的事情暂且不论,李世民后代之事,无稽之谈,跟别提就算是,那又如何?可李府之事,又如何解释?”

“请父皇看!”

朱棣拿出一物,展示在众人面前,大声道:“父皇看此物,一切都明白了。”

(本章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关于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撞大运之后的裴清创越到大庆王朝,作为当今女帝未婚夫,却被人陷害身处青楼,面临随时被女帝砍头的危机,为了活下去,他一改平时的忍让,利刃出鞘,夺了女帝江山,一统天下!
一只小熊孩子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关于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大厦将倾,王朝将覆。强敌屡叩边关,天下盗贼横生,水浒乱世,人命如草芥,百姓如蝼蚁。这世道不想让人活,杨哲便打破这世道活下去。闯出一个,太平盛世;活出一个,朗朗乾坤……
阿慕666
锦绣芳草湖
锦绣芳草湖
关于锦绣芳草湖:本故事以真实历史背景和人物为基础,讲述了芳草湖以林跃为代表的疆三代们从青春迷茫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到紧跟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奋斗进取建设家园,创建美好生活的故事!
桃煊
明末混日子
明末混日子
关于明末混日子:一位小人物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他将何去何从……?也许他会改变这里,也许他照样只是一个尘埃,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也许他努力了,只是失败了,不管怎样,生活照样要继续,明天依然会到来,只是他不在是那个少年
睡觉打蚊子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关于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边陲城外的荒山野岭中许安穿越到到一个痴傻乞丐身上。主角凭借前世传世诗词在人们震惊的目光之下文压天下才子,斩获不世诗仙之名。白嫖花魁,俘获侠女勾搭郡主,迎娶巾帼陷阵夺旗,斩将首级为生民立命,护天下太平!高阁之上,许安仰天长叹天若不生我许安,人间诗坛夜长黑!
铅笔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