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复天教的招揽
中年鬼修沉吟良久,觉得刘元辰说得确实有道理。
虽然不知道他施展的是什么手段,但是大道万千,殊途同归。
无论是什么诡谲秘术,都是按照天道和各种法则来运转的。
都是在一个世界,遵循的法则都是一样的。
这些秘术最本质上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就像各种阴人的秘术,都与诅咒相似。
对别人造成伤害的同时,自己也要承担代价。
无非就是情况不同,承受的代价不同。
以刘元辰的修为,要诅咒一尊长生仙,付出的代价绝对能要了他的小命。
若只是提供了一个引子,那就正常了。
等自己成长到长生仙的境界,有地书在手,也就没人能压制自己了。
“如此说来,这事也算是天魂道君自找的麻烦。
闻言,中年鬼修面色一变。
唯有复天教,一直呆在暗中,没有势力可以直接牵制他们。
我家主上向来主张与人族联合,对神君也是一心招揽。
只要能对付妖族,咱们就是朋友。”
“与人族合作势在必行,人族的潜力,是其他各势力都无法比拟的。
可天魂道君那一批人,本不是人族出身,对人族有很大的敌意。”
晚辈的一具分身离开蟠龙山,却被复天教的人截杀。
为了不牵连本体,晚辈直接崩碎分身。
自己要成长起来,是需要时间的。
但真正让自己非常担心的,实在是不多。
“先是一道寒冰怨魂,要抽走我的阳气。
只是他时运不济,踢在了铁板上。”
可那分身的能量被人取走,作为施展阴招的媒介。”
“这次天魂尊者被困死在洞天之中,他们那一批人的气焰,也被我家主上压了下去。
再加上他们的阴招很多,若是起了杀心,对自己的威胁实在太大。
堂堂一个长生仙,亲自出手对付一小辈,还差点被人反杀,也真是够丢脸的。
见他面有愧色,刘元辰也趁热打铁:“我与贵教从未有过冲突,甚至还有过交情。
中年鬼修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复天教内部也有一些分歧。
听了这话,刘元辰心中稍定,总算不用担心被复天教暗算了。
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复天教谁心里没数?
若不是有遮掩天机的手段,早就该死于天罚了。
闻言,中年鬼修心情大好。
刘元辰没有联合巫族,去跟复天教拼命,已经算是非常大度了。
只要与复天教能维持暂时的稳定,给自己争取足够的成长时间。
“这血色火焰,前辈应该不陌生吧?”
虽然自己的敌人很多,潜在的敌人更多。
我灭掉那怨魂之后不久,又中了血火噬魂咒,最后才是引动色欲的诅咒。”
神庭那边守着人族大义,需要与八荒阁联手应对妖族威胁,不敢明着撕破脸。
贵教如此行事,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自己只需要直面龙族的威胁,而龙族又不敢单独与人族拼命。
这血色火焰正是血火噬魂咒,除了当年的咒妖之外,也就只有复天教内的一些高手还能施展此术。
刘元辰轻笑一声:“既然你家主上愿意与我人族合作,我们自然没有意见。
人族当前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妖族。
说罢,他指尖冒出一缕血色火焰。
刘元辰轻笑一声:“前辈,这可不是第一次了。
天魂尊者一个邪修出身的家伙,混到了长生仙境界。
妖族那边各有纷争,顶尖高手和先天灵宝等资源,也都被巫族牵制在冥界。
这些势力,都有其他势力牵制。
至少,他们不会再对神君您出手了。”
无缘无故被灭杀一道分身,还连续施展三次诅咒。
不过,我家主上更看重神君。”
刘元辰心中有数,之前魔云海那边魔云爆发的时候,复天教就已经有了招揽的意思。
只不过,自己对复天教内部的情况所知极少。
就算是鸿原道君,也不是完全可信。
复天教的三巨头,都是太古时代的人物,活了数十万年。
在地仙巅峰困了几十万年,有任何更进一步的希望,他们都绝不会放弃。
自己若是加入复天教,很可能被三巨头生吞活剥。
眼下有八荒阁做靠山,只要与复天教保持不错的关系,也就已经够用了。
再说了,自家太师祖有完整地仙道传承在手,突破长生仙的希望极大。
其他太师祖辈的修士,能坚持到现在,也都是人中龙凤。
不敢说全部都能突破长生仙,三四十个人之中,出五六个长生仙,应该不是难事。
到那时候,八荒阁也会成为整个元灵界中数得着的势力。
完全没必要为了巴结复天教,去冒生命危险。
刘元辰毫不拐弯抹角:“贵教之中,恐怕有不少人对我垂涎三尺。
毕竟,所有人都认为,我能成长到如今的地步,是靠洛川龙王的传承。
我若是加入复天教,恐怕活不了几天。
若是易地而处,前辈应该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闻言,中年鬼修脸上一寒。
但随即觉得,刘元辰的话也有道理。
复天教之前还对他喊打喊杀,现在突然又来招揽,恐怕是个人都得犯嘀咕。
谁知道复天教是真心招揽,还是想要将猎物骗进来杀。
中年鬼修叹了口气:“神君的想法,我也能理解。
不过,我家主上可说了,只要您愿意加入复天教,他会收您为亲传弟子。”
“我家主上是复天教的副教主,也是复天教的创始人之一,鸿原道君。
早在三十万年前,主上就已经修炼到了地仙境巅峰,也就是人族所说的长生仙巅峰。
到如今,主上的实力,在整个元灵界都能排进前五。
复天教超过一半的高手,都是主上的后辈。
神君若是拜入主上门下,就有十几个长生仙当靠山。
元仙高手,大多都是您的师兄弟。
而元仙之下的高手,都是您的子侄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