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沙俄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顺利(下)

而等这一阵子降雨过去天色放晴之后,土军援军也逐渐抵达,米哈伊尔公爵就算想快速南下也做不到了。

“争取尽快攻陷多布里奇吧!”

米哈伊尔公爵知道现在着急也没用了,现在的情况就跟之前历次俄土战争差不多,围绕多瑙河南部地区拉锯交锋,谁先扛不住谁就得倒下。

好消息是,这样的仗俄军很熟悉,按照以前的药房照单抓药就好。坏消息是土耳其人似乎比以前强硬和给力多了,他们顽强地坚守每一处阵地,时不时还发动反击让俄军措手不及。

不知不觉间两个月就这么过去了,交战双方都付出了近十万的伤亡。这么惨烈的拉锯战让米哈伊尔公爵这样的老将都为之变色。尤其是回想起李骁之前的分析和判断,对这场战争的前景他实在乐观不起来。

唯一能让他安心点的是英法并没有对俄国宣战,这两家虽然不断地谴责俄国,也不断地给予土耳其经济和军事援助,但只要他们不直接参战,问题就不是太大。

米哈伊尔公爵觉得他还是赶紧想一想怎么搞定土耳其那些烦人的堡垒比较好。重炮轰击的效果只能说一般般,唯一有用的战术就是坑道作业爆破敌人的碉堡,只不过这太耗时间了,每拔除一颗钉子都需要个把星期的准备,这样的效率实在算不上高。

要是按照这样的速度恐怕十年都不一定能拿下保加利亚,而且根据前线部队的侦察,土耳其人还在修筑堡垒,也就是说他们是跟自己卯上了,准备死守到底了。

一想到要这么持续不断地拔钉子米哈伊尔公爵就蛋疼不已,这样的战术根本就是耍流氓,在他看来这根本不是打仗,有本事就真刀真枪摆明车马大家打一场,那才是战斗!

现在这么搞摆明了就是回避战斗,就是不想野战,算什么军人!

虽然米哈伊尔公爵很是鄙视土军,但土耳其的战术选择很对路,如果他们真的跟俄军进行野战,那真心不是对手,分分钟就会被击溃。

但依托坚固的防御不断地消耗俄军,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土军因为装备和火力的弱势依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同样也让俄军痛不欲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惨烈的伤亡让米哈伊尔公爵是头大不已,好在俄军的传统一向不怎么在乎伤亡,只要他能不断地胜利,不管是沙皇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不会在乎死了多少人。

从这方面说俄国确实很残忍!

只不过就算俄国的忍耐力很强,也不是没有底线的。又过了大约十来天,就在米哈伊尔公爵又拔除了一片土军堡垒又向前挺进了一步的时候,海军方面传来了“好消息”!

在锡诺普湾纳西莫夫如历史上一样逮住了土耳其舰队的尾巴,一通如狼似虎的猛冲猛打之后,土耳其舰队被全歼,而锡诺普港也和历史上一样惨遭重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家有个电饭锅
我家有个电饭锅
关于我家有个电饭锅:王小川靠着一口电饭锅穿越连通两个世界。在这里,剑指洛杉矶,脚踩英吉利,平掉大洋洲,狩猎贝加尔。通通都要做我大唐的殖民地。大夏,一个和隋末高度契合的世界。在这里李世民是我哥们,平阳公主是我老婆。没事咱们还能回现代社会刷把存在感。妥妥的人生巅峰啊。
退休老干部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关于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现代青年李宏济魂穿成为明末大海商李旦的儿子李国助。他请求父亲为他聘请了三浦按针做老师,学习西方的造船、航海、天文等知识。学成之后,李国助亲自主持建造了一艘双桅纵帆船,命名为仁王号。他组织了环日本海的航行作为仁王号的首航,并邀请了颜思齐、杨天生、陈衷纪等着名的海盗加入探险队伍。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的同一年,仁王号也开始了它的首航。当船航行到海参崴的时候,李国助
眼魔的秋波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
关于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凡读过者,皆知宋江终生未婚,自然无子无女。孰不知却有一私生子,原名宋大海,因其属龙,自改名字宋大龙,立志做真龙。宋大龙在其生母被宋江杀害时出生,由其姥姥抚养。十一岁时认祖归宗,,因不爱读书,与爷爷关系日渐对立;十三岁外出寻父,流落河北拜师学武,所到之处皆以我爹是宋江为名招摇撞骗;三年后宋江派人将其掳到梁山,但因受不了束缚逃离梁山,打着宋江旗号混迹江湖,拉起了自己的队
王文达
开局封侯,九品到头
开局封侯,九品到头
关于开局封侯,九品到头:穿越到异界的无业游民,凭借华夏五千年经历,通吃一个封建帝国。立功多,惹事儿能力也不小,但没办法,皇帝信任,还好用。能动手绝对不吵吵,没什么是一刀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试试精神不正常的小侍卫的刀。
虫子阿疯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