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气态行星之探索
天琴号作为旗舰,按照往常管理,应该跟居住飞船一起停在远轨道上的,不过这一次却不一样,它率领着三百艘湖级战舰组成一支战舰分队,跟着第一批工程类飞船、科研类飞船一起,来到了岩质行星同步轨道上。
人类文明已然是二级文明,但是像湖级战舰和工程类飞船、科研类飞船这种,却依旧不会直接突入星球内部。
因为科研类飞船并非小飞船,它是犹如天琴号那般大的飞船,只不过里边以各种实验室和科研机构为主,所以叫科研类飞船。
工程类飞船同理。
庞大的飞船并不适合直接登陆,原因就是太大了,个头大质量大,一旦陷入行星引力井,虽然不至于跑不出来,但也十分费劲,甚至还会因为引力不均匀问题而造成结构破坏,完全没有必要。
像天琴号这样的大船,自然也不会登陆。
它们只是作为太空平台使用。
登陆的,是专门的登陆艇、登陆舰。
正在岩质行星这边忙着准备探测与登陆事宜的时候,远在气态行星那一头的分舰队,也开始了针对气态行星的探索。
一艘工厂型飞船与一艘科研飞船首先来到气态行星轨道上,接着就是向气态行星放出特别为气态行星环境生产的探测器。
那么,如果恒星系演化之初,那个引力汇聚点就聚集了大量重元素,那么这个恒星系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直接无法被点燃形成恒星,反倒加上大质量的关系直接跳过这个阶段,在重元素坍塌后直接发生爆炸,最后变成黑洞呢?
在过去的认知里,气态行星之所以是行星,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够大,由此可知,它的构成依旧是以氢、氦这两种元素为主。
毕竟在原来的理论中,只要气态行星质量再大一些,是有可能在强大引力作用下点燃自己内核,发生热核反应从而变成恒星的。
本次探测,科学家们还想确认一点,他们想知道气态行星到底有没有固体表面。
此类如同木星、土星的气态行星在宇宙中很普遍,而人类却一直没有时间对其内部进行探测,所以科学家们坚信,本次探测将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关于行星演化数据。
在本次探测任务中,他是人工观测员。
这个痕迹,就是气态行星内核的物质构成。
气态行星探测任务,主要是寻找其卫星的存在痕迹。在科学家的猜测里,若是有卫星,并都坠落到了气态行星上,那应该会在气态行星的内核心上,留下一些痕迹。
说着,它就拿起自己面前一个看起来如同VR眼睛一样的东西罩在头上。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代的恒星,基本上已经是第三代了。这一代恒星的出现,都是建立在上一代恒星灭亡所抛射的物质基础上,那么当初形成恒星之初,为什么都是氢聚集在一起点燃成为恒星,而重元素则在另外的地方聚集变成岩质行星?
既然是混沌时代,重元素和氢元素为什么不能混杂扎堆?这个过程到底经历了什么?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