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细节上,他做的确实很到位,比如其拍摄的清宫系列,直接是在故宫里面实景拍摄,用的很多道具,都是价值比电影投资成本昂贵的多的真家伙。细节上,可以完爆后市的各种大片N个层面,你再牛逼,能在故宫里面拍戏,而且,还用一堆价值连城的文物来拍电影吗?
try{ggauto();} catch(ex){}
解晋的年龄跟黎翰祥差不多,近几年来拍摄了《高山下的花环》那样的战争电影。后来的《鸦片战争》在细节上更是丝丝入扣,当得起真正的大导演的评价。比如,章艺谋、程凯歌等人跟解晋的电影比,真的欠了几分功力。尤其是考据和细节上,解晋、黎翰祥算得上文化人,章艺谋、程凯歌等等后辈跟他们相比,在历史方面和文学方面肯定欠缺不少。。
当然了,这两大导演的毛病也不是没有,细节上考究很严谨,真的能在电影里面学到历史和文化。跟后来儿戏一般的历史娱乐片,真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但是问题是这种“干货”太多了,细细品味固然是觉得神作。但是,大部分观众没有那个耐心,恨不得第一眼就能看到火爆的大戏。
电影方面,刘森很外行,但他是权威的观众啊,对于看电影还是有发言权的,并且,他还是投资人,那么,他的发言权就更能直接影响作品。
刘森说道:
“没错,请你们二位一起过来,是因为,我想要拍《鸦片战争》!
不过你们别误会,我不是说拍什么拿奖的深度电影。而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这个题材厚重,可是这仅对于我们天朝人而言,对外国人而言,感觉不到《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要拍外国人觉得有意思的,那就需要《末代皇帝》那种电影。
但刘森真不觉得,《末代皇帝》是不如《鸦片战争》的。外国人看不出来,但天朝人看来,《末代皇帝》的细节,都是外国人的视角,没有深入到天朝历史文化的深层次。
当然了,想要把《鸦片战争》拍成更好看的电影,那就需要在“战争”上下功夫。
历史上的《鸦片战争》前面的鸦片和禁烟,拍的太多了,虽然,还原历史做的很好。但是,要刘森来说,这方面要拍的简一点,战争场面要拍的多一点。
是男人基本上就喜欢看大炮对轰,排队枪毙的场面。
如果战争场面更多,更惨烈一点。那么商业上的效果肯定也会更好一点,影响力也会更大。
后世就不少人为《鸦片战争》惋惜,多好的电影啊,即使是炮战和近战的场面表现都不错。以解晋的功夫,就是拍《滑铁卢》那样的场面,估计也驾驭的住。
这种男人的浪漫,解晋却是浑若未绝,点到即止。
刘森是要纠正这个错误,《鸦片战争》固然要分析前因后果,但是,也要满足那些单纯想要看战争场面的观众的需求。比如,一些完全不知道“鸦片战争”的外国观众,拍禁烟,不会激发起共鸣。
但是,“战争”就是全世界不同种族、历史、文化的人类共同语言了。把战争的场面对拍多一点,拍的精彩一点,就有可能也许有机会把一部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电影,改造成史诗级商业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