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因为当初的建造者乐僔、法良,居大漠高崖石壁凿窟修行之故,而被统称为漠中高窟,又演变成了莫高窟之说;而经过历代不断的开凿和增建之后,更是形成了绵延数里的殿堂洞窟群落。
以年代最为古老的法祖洞\/乐僔、法良遗室为中心,分别在东西两侧分布着,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历代开凿洞室和佛龛;但数量最多还是本朝开辟的佛洞,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多处外缘。
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被称为南大像和北大像的两处巨窟;分别是延载二年,禅师灵隐共居士马祖等建造的十四丈弥勒座像;开元中的僧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营造的九丈弥勒座像。
由此,也将这片绵延数里的寺院洞窟,实际上分为南、中、北三片区域;分属于本地僧团\/功德坊下属的不同宗派管辖。比如千佛南院属法相宗、律宗;北院属华严宗、三论宗;中院则是各家共管。
作为朝廷管理天下佛门的僧官体系,在朝廷中枢有两京左右街功德使下,的僧录、僧正、副录、副僧正、首座、鉴义等等职阶;又有专门遴选出来的“十大德”僧团,以及历代敕封的国师总其事。
在地方也有专门的道、州僧录司、分司;僧正,副僧正,僧判,管理区域内的僧侣事物;在一些佛法昌盛之地,还会有县级的僧直司,任命僧首都专境内。而像是瓜州这样名山圣地则设置了僧统。
也就是由不同宗派的各大丛林,推举出的大德之士;组成的僧团来处理教门事务。因此,作为河西僧统名下多方共管的超大型寺庙\/佛学院,在千佛崖寺同样设立有,名为丛林两序的日常管理机构。
西序称六头首,依次是上座、书记、知藏、知客、知沐、知殿;东序称六知事,依次是都寺、监寺、维那、悦众、典座、直岁。各自又有若干执事、火工、杂役等僧属。
因此,光是在牒的僧人就多达上千,而不在牒而随之修行的弟子、沙弥,乃至是外来挂单的沙门徒众,自各处大小丛林举荐而来修习精研的佛学生;数量更甚于此。由此,也形成了周边的服务业。
其中既有日常寺院用途的,大小佛殿、僧舍、伙堂、经房、仓禀和作坊、法台;也有回廊、悬梯和步道连接的诸多楼阁、亭台和露台、别院,以供诸多的俗家信众和供养人,及其眷属的停居之所。
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建筑都位于山脚下。而千佛崖的中上部分,才是僧人日常起居修行之所;一些苦修的僧侣,号称数年、十数年不落地面,在崖璧上的方寸之间,完成漫长而清苦、孤寂的修行。
由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位于山脚河畔的楼台馆苑等,颇具生活气息的广大世俗建筑;与晨钟暮鼓、佛法昌盛的崖上部分,形成了一静一动的红尘佛土,一体两面、枯荣生息的某种韵味和景致;
但也因为供养人大量捐造的缘故,在许多佛窟洞堂之中,呈现出的是当地普遍流行的,诸如地狱观、孝亲观、净土信仰、菩萨信仰、祥瑞文化和神仙信仰等,并且多少出现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趋势。
又有来自丝路上诸多异域外教\/大唐三夷教;曾经流传和影响过的痕迹。比如老子、佛陀和仲尼,共临梦中的寄托画;或是景教的光明天胜境\/清净极乐净土,飞翼天使抱光赐福和送子。
源自祆教风格的鹰身人首大神,撕裂混沌劈开光暗的创世故事;乃至摩尼教的圣光大佛,带领五明子十二使者,脚踏暗黑之海中涌出的五类魔,十天八地的因果循环图。
更有,道门灵宝派风格的《真灵位业图》;北天师道特色的张道陵打鬼图\/平定八方鬼帅传;盛行关西、京师的楼观道,所演绎庄子梦蝶、尹喜的关上受经故事;主打的就是一个多元、率性的特色。
当然了,这只是随行引路的州衙官吏,在一路上的仔细介绍;若不是正好要务在身而十万火急,江畋倒不介意在其中好好的游览一番。但现在嘛,还是不要让好容易抓住的关键线索,乘机溜走才是。
当两三百骑马不停蹄的飞奔到千佛寺山门前,自然也惊动了其中的僧众和信徒;更有停在前庭的车马凉棚下,有人冲出来喊道:“莫贺延守捉张上官、曹参军,率眷属在此礼佛,勿要惊扰则个。”
“奉瓜沙镇守均令,查检钦案的不法之徒;一应无关人等速速回避;所在官民人等竭力协从。”与此同时,一名随行的州衙孔目官,也在马上紧接无暇的厉声道:“但有阻挠者,视同党徒论处,”
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