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4章 秦始皇陵(上)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围绕着哪一个人转。

无数的人经历着无数的时间线,无时无刻不在有事发生,每个人所经历不同的时间线交织在一起,便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饶是易承是一名穿越者,已经知晓历史的大致发展方向,可对于这个时代里发生的大多数事情,他还是像一个聋子和瞎子,不知道错过了哪些事情。

鬼谷派如今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徐福和郦食其都是鬼谷弟子;徐福是秦始皇的御用方士,而郦食其则是辅佐刘邦一统的功臣...

每次重生间隔了十年。

这十年看似短暂,可每当遭遇乱世时,十年,就会有太多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登场。

依据易承浅薄的历史知识,这其中很多人的名字他都没怎么听说过。

不过这并不妨碍那些人物在这个时代叱咤风云。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世界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易承唯有去适应这种变化...

在一条山涧的河水中洗了把脸,清晨的起床气便消了大半。

今天是太宰第一次带易承进入秦始皇陵的大日子。

太宰不仅自己换上了一身黑红相间的官服,还给易承换上了一套墨绿色的服装。

据太宰所说,易承现在虽不是太宰,可也是大秦廷尉府下右二监的文官,而那套墨绿色的长袍就是他的官服。

穿着这一套墨绿色官服,戴着一顶铜制的长冠,易承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戴冠的癞蛤蟆,也不知道秦朝的服装设计师为什么能设计出如此丑的时装。

太宰倒是不觉得丑,看着易承换上那身衣服,反而露出老父亲般的微笑,不住的赞叹合身,同时表示,如果日后易承能换上太宰红黑色的官服就更好看了。

为了这次进入始皇陵,太宰还准备了一些东西,一个大布包,里面装着一些易承不知道装什么的陶罐,还有一颗熊头,两根熊掌。

易承开始不解,问太宰带这些东西做什么。

太宰一脸严肃道:“此乃龙神之祭品也。”

这是太宰第二次提到龙神了,上一次太宰说龙神要苏醒了,易承就问过太宰,龙神是什么,太宰只说龙神就是龙神,不是什么。

这让易承心里有些七上八下,他有点搞不明白,听太宰的意思,这个龙神似乎像是个活的东西,这始皇陵里机关重重,不仅要对付机关,还有活物?

可太宰对于秦始皇陵一个字都不愿意多说,易承问的急了,他就会摆手说:“进去之后,余便知晓。”

面对这个守口如瓶的老家伙,易承也没什么办法,只好自己偷偷带了一把短匕和一个小巧的弓弩,还有一些绳子麻布,虽然这些东西作用有限,可万一遇到突发情况,自己至少还能反抗一下。

太宰对于始皇陵是非常信赖的,听他的语气,只要跟着他进去,定会万无一失。

对此,易承也持怀疑态度。

根据他这个后世人的经验,秦始皇陵到现代都未曾被人找到挖掘,可见太宰的传承绝对没有传下去,否则早就被找到坐标开挖了。

try{ggauto();} catch(ex){}

如果不是外界断绝了太宰的传承,那肯定就是陵墓中有什么东西把太宰们弄死导致传承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关于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一代雄主李世民,离世后灵魂附身于宋钦宗赵桓之身。此时的北宋末年,风雨飘摇,外有金兵虎视眈眈,内有奸臣弄权乱政。李世民以赵桓之身醒来,面对金人的铁骑压境,他那雄才大略的心智被瞬间激活。曾经横扫天下的帝王气魄,在这孱弱的北宋末年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在这乱世之中,李世民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北宋于水火?他又将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新传奇?
欧阳宇锅锅
小神禹月初
小神禹月初
关于小神禹月初:失去记忆的禹月初成为了上仙,她知道星华有事情没有告诉她,但她也不打算深究,虽然记忆失去,但是她也不在乎,既然忘记顺其自然就好
阡白陌雪
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
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
关于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林萧重生在大安户部侍郎家被饿死的弃子身上,他本想借助现代知识当一个富家翁,过上玩鹰斗狗,妻妾满堂的奢靡日子。但是,为了活下去,他平藩王,诛蛮夷,杀佞臣,一统天下,开疆拓土,一步步将大安打造成了万邦来朝的强大帝国,手握遮天的权利。
苏木忧天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关于带着义子们回大唐:故事是宿舍四人无意间穿越到大唐,把大唐发展成现代化都市的故事,虽说穿越大唐的穿越文已经很多了,但作为笔者的初秀,目前我也只是想讲好这个故事,这本书很多方面或许很不成熟,希望各位看官老爷轻喷,多给笔者一个机会,我会努力把它写好,谢谢了。
面包真好吃呀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关于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介绍:一道金光落下。打破了诸天万界历史进程的平静...便是拉开了天下乱世的序幕...开国皇帝怒了,昏君慌了,奸臣痛哭了,叛乱者急了,民族大义者被拥护了,天要变了...天道历史进程中史书上才寥寥数字的记载,却是轰动诸天万界可悲可泣的英雄故事......本小说没有主角,架空历史写盘点,主打天下将乱,从实际意义上看古人如何破局......
八零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