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陈元光算好时差,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拨通了给蒙吉教授的电话。
东大放国庆,法兰西可不放,蒙吉此时刚到办公室,接到电话之后有些高兴,“莱特,一般刚刚知道自己得诺奖的那几天会有特别多人来恭喜你。
所以我想着等过了这几天再打电话恭喜你,结果没想到还是你先打给我。
虽然你这两天应该听很多人说了恭喜,我还是得说一句,记住这美妙的感觉,不要放弃探索世界的乐趣和坚持自己的勇气。”
蒙吉觉得自己的人生简直完美,自己得了诺奖,自己的学生也拿了诺奖。
一门两诺奖,教出陈元光这样的学生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了。
未来无论谁来叙述历史的时候都绕不开常温超导,都会提到他是陈元光的导师。
而他现在在法兰西做的这些,在未来未必就不能成为一个学派。
“当然,这感觉确实美妙。”陈元光说。
蒙吉教授调侃道:“年轻的时候得诺奖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你的科研道路遇上艰难困苦之时,你可以通过回味得奖的瞬间来给自己建立信心。
不过你好像不太需要。”
电话中停顿了片刻,蒙吉像是在回味一样:“莱特,我知道你不可能来瑞典领奖。
如果你能来,领奖的过程更加美妙。
唉年纪大了拿诺奖,学术寿命其实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
65岁的年龄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年轻。
陈元光也说不出你还年轻这样的违心话,他顺着这个话说道:“教授,你还真猜对了。
我确实没有办法到瑞典现场去领奖。
所以想麻烦你帮我去领奖,顺便帮我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久久没有回答,陈元光还以为蒙吉教授要拒绝他的请求。
陈元光之所以想找蒙吉教授,是因为对方是自己博士阶段的导师,代表他去领奖就很合适,在那个场合如鱼得水,之前也有经验,总之不会怯场。
让东大官方派代表代表他去倒也不是不行,只是东大官方的代表去,那就纯念稿了。
他写好,然后由对方念。
老实说这样搞,太官方了。
找蒙吉教授也有传承的意味在其中。
片刻后对方才说:“莱特,我倒是不拒绝接你的好意。
只是我觉得这样美妙的时刻应该你自己亲自到现场去享受。
虽说因为种种原因你本人无法到现场,你也可以派机器人到现场。
你自己在东大操控机器人,然后让机器人到瑞典的颁奖典礼现场去领奖加发言就好了。
从现在到领奖还有两个月时间,以东大的技术实力,两个月绰绰有余。”
从技术层面来说完全是没问题的。
要知道在,2024年的时候东大的张旭院士就使用东大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MP1000,在意大利罗马为在东大燕京的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远程手术,而且手术全程由张旭院士远程完成。
双向通信的直线距离超过了两万公里。
从燕京到罗马都没问题,从申海到斯德哥尔摩也不是啥问题。
陈元光觉得自己的思维还是被限制住了,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茬呢。
他和雷君联手搞的小米机器狗慈善活动都已经送出去超过五千台机器狗,给盲人群体了。
自己怎么没想到有机器人这一茬。
“教授,感谢你的提醒,只是瑞典那边会同意吗?”陈元光问。
蒙吉教授笑了笑:“瑞典那边巴不得你去。
机器人代表个体领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充满了噱头。
诺奖正缺乏关注度。
这样能够引起全球舆论的秀,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再说这件事本身也是科技的象征。”
蒙吉教授没有说完的是,这不仅仅是科技的象征,也是时代的象征。
正是这样一个两级对抗的时代,才会让科学家都不敢去瑞典领奖,不得不派机器人作为代表。
这是时代的悲剧,中间会诞生无数的照片,里面总有能成为时代标志性瞬间的经典画面。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瑞典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别说瑞典,就算西大不同意,瑞典方面也会顶回去。
“好,教授,到时候欢迎你来现场参加我的颁奖仪式。”陈元光说。
果然和蒙吉教授预计的一样,当他把他的想法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戈兰汉松聊过他的想法之后,对方先是回复,他要去请示委员会主任。
然后连半个小时都没有过,他就给了可以的明确回复。
甚至东大的国庆假期都还没有过去,瑞典皇家科学院就开始媒体放风,大致意思是这次诺奖的颁奖仪式所有获奖者都会来现场领奖。
“亲自来?”北欧时报的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年的诺奖公布之后,物理学奖的获奖者是被讨论最多的。
因为莱特本身就足够有名,他的发明都是对大众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的。
无论是欧洲经常能看到的顶着钙钛矿电池的新能源车,还是说量子计算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海啸。
背后的直接原因都是莱特。
因此各路媒体也好,社交媒体上的自媒体们也好,大家的讨论重点都在莱特身上。
当然没有多少讨论是说他不该得奖,讨论最多的是莱特学术成就毋庸置疑,但是道德有瑕疵。
你的发明居然不让我们抢劫,这不就道德有瑕疵吗?
外国民众也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