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县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谋略被官府赏识,提拔为军官。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儁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后来创建了东吴政权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孙坚,可能是孙武的后代,少年时就已经在县里做小官了,十七岁时,就在与父亲去钱塘的路上见义勇为,独自击破劫匪,錾杀匪首,被府君升为代理郡尉。随即就组建部队剿灭许韶的叛乱,这一年被升为盐渎县丞,几年后,也就是二十岁左右,调任下邳县丞。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叛乱,朝廷派皇甫嵩,朱俊领兵讨伐,朱俊推荐孙坚任佐军司马,他独自招募一千多人,配合朱俊,攻击颍川和汝南郡方向的贼军,所向披靡,大破宛城。朱俊于是上书申报孙坚升任别部司马,这时,孙坚才二十出头啊。
边章伙同韩遂在凉州发动叛乱,中郎将董卓出兵讨伐没搞定,于是朝廷又派张温任车骑将军进行讨伐,张温举荐孙坚任参谋军事,驻扎长安。张温带圣旨接见董卓,董卓很不爽,十分怠慢,孙坚告诉张温,董卓一点认错的心都没有,骄横怠慢朝廷,而且讨伐边韩叛乱这么长时间没有建功,而且畏罪阻挠我们讨伐,迟早是大患,应该找个理由赶快杀了他,况且现在朝廷任命你是处理叛乱的首要重臣,声名远播全国,根本不必惧怕董卓的部署不听调度。结果,张温手软,和稀泥说算了,结果,大军未到,边章和韩遂就投降了。张温回朝说起此事,大家都认为应该及早杀掉董卓,于是升任孙坚为议郎,随后长沙欧星叛乱,朝廷就封孙坚任长沙太守,讨伐平乱。不出一个月,便灭了欧星,还顺便剿灭了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的叛乱,朝廷为了封赏孙坚前后的功绩,封他为乌程候。
灵帝死后,董卓独揽朝政,十三镇起兵讨伐,孙坚引兵至鲁阳与袁术会合,董卓派遣数万名步兵骑兵阻击孙坚。正值孙坚在鲁阳东门外,设置酒宴欢送公纨回州督办军粮,董卓军的轻骑兵前锋已经杀到帐前,孙坚仍然劝酒谈笑,暗地里部署整顿军队队形,要求不得乱动,董卓的后续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缓缓起身带领众人进城,进城后才告诉众人:怕军队慌乱,人马相践,遭致大败,结果就是谁也进不了城,董卓军见孙坚军队形整齐,怕其中有诈,不敢攻击,随后率队撤退。
对于孙坚,董卓曾经如此评价:“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董卓说,关东联军和我打了好几仗,可是都被我打败了。现在他们都很怕我了,根本就没有什么作为。唯独孙坚是劲敌,不可小视,于是特意交代全军注意。孙坚在被董卓包围时,让祖茂将他的红头巾带着到处跑,然后绑在一根柱子上,骗过董卓军,顺利突围。随后组织大军与董卓军在阳人激战,直接錾杀董卓军的都督华雄,然后砍下首级绑在柱子上示众,军心大振。这时,有人挑拨袁术与孙坚的关系,使袁术对孙坚怀疑,不给调拨军粮。孙坚于是及时飞马见袁术,袁术大为感动,立刻调拨军粮。董卓畏惧孙坚的勇猛,让将军李傕求和,让孙坚开列要晋升的子弟名单,孙坚不为所动,大骂李傕,进兵攻击直到据洛阳九十里处,逼得董卓火烧洛阳落荒而逃。
try{ggauto();} catch(ex){}
孙坚是不是袁术的手下?当然不是,当时的孙坚要去讨贼,南阳总不能空着。“南阳民籍且数百万,兵强食阜,而坚不遂据之以治军整卒,命一偏将西趋武关以震三辅,身扼成皋而定巩、洛,迎天子而奉之,仗顺讨逆,以济其志,乃反弃去”,这不是让孙坚走曹操之路吗?孙坚若走,岂不是招来永世骂名,很多人不明白孙坚为何撤退,那是因为袁绍谴周家兄弟断孙坚补给,没有补给怎么打仗,孙坚回去是想打通粮道。又为什么转攻刘表?因为刘表不让孙坚回长沙了,长沙太守可是汉朝政府正式任命的,刘表有权利剥夺孙坚的职位吗。
顺便说明一下,玉玺不是孙坚所拿,玉玺是袁绍派人所盗取,巧被袁术所得,而根本不是演义里所述,是孙坚所谋。演义这样的描写一下,就将一个千古忠臣变成了算计奸雄,据三国志《江表传》记载,孙坚跨江准备攻击刘表的先头部队黄祖时,孙坚看到对岸黄祖布满弓箭手,准备等他过江时予以射杀,孙坚于是想出一计,他让少数部队操控船只洋装过江,而黄祖一见孙坚军有人过江,就下令射杀,由于孙坚只是少数部队操控,而且都躲在船舱里,所以黄祖的弓箭手射的都只是船,没射到人。孙坚一连使用好几次洋装过江,而黄祖由于摸不清虚实,只得每次都放箭,这样没过多久,黄祖部队的箭就全用光了,孙坚自然也不用再害怕对方半路射杀了,于是他带领主力,轻松过江,击败了黄祖。
对于孙坚的人品一直觉得敬重,当然他给东吴留下的最多的是口碑和两个儿子,事实上他给孙策什么也没有留下,孙坚若留下基业,岂还是汉末忠臣。因此,史志表明孙坚的志向,决不是走曹操那样的奸雄割据之路,因此孙坚是汉末三国之间的重要承前启后人物,他的重要性在于,汉末群雄中重要一员,是汉王朝衰落走向尾声的见证者,又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时代,三国时代的重要起始者之一。
客观地说,如果张温当时按照孙坚的意见,在袁绍,袁术,曹操,刘备等枭雄,尚未羽翼丰满的时候绞杀董卓,恐怕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但是历史是不能重写的,不过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孙坚这样的忠臣鼎立护国,只怕群雄逐鹿的战乱时代会更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