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曹魏初年的谋士、大臣。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献帝,被拜为议郎,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从此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后来,在董昭的建议下,曹操加九锡,成为魏公、魏王。曹丕、曹睿执政期间,董昭也多有谋划,官至司徒,封乐平侯。青龙四年卒,时年八十一,谥曰定。
董昭此人,属于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此公有个癖好,爱骗人。袁绍和公孙瓒为了争夺幽州的控制权,在界桥发生大战,当时袁绍刚刚得到冀州,立足不稳,而公孙瓒兵精粮足。袁绍吓得把自己渤海太守的大印让给公孙瓒的弟弟,希望帮忙说情,没想到人家到渤海上任后,立刻带领兵马也来攻打袁绍,一时之间,边界地区的官员百姓纷纷投降公孙瓒。当时交界地区的钜鹿郡对袁绍至关重要,袁绍派遣董昭去安定钜鹿。这可是个棘手的任务,董昭一来到钜鹿,就开始发挥他的特长,伪造了一封袁绍的檄文,说:“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当攻钜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已经得到可靠消息,黄巾乱党即将进攻钜鹿郡,可是郡内的豪门孝廉孙伉却和乱党勾结,罪当处死。其实孙伉哪里勾结黄巾乱党了,勾结公孙瓒才是真的,可是不能明说,若以支持公孙瓒为名抓捕孙伉势,钜鹿豪门势必群起攻之,董昭假借檄文,快速斩杀孙伉,在拥护公孙瓒的官员百姓,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把首领孙伉杀了,然后,董昭逐一找那些人谈话,告诉袁绍如何宽仁,如何强大,一手安抚,一手威吓,短短十几天功夫,钜鹿就安定了下来。后来袁绍得知董昭造假的事情没有生气,反而任命董昭为魏郡太守,之后因为董昭的弟弟和袁绍的仇人张邈有关系,董昭也受到袁绍冷落,董昭为了谋求出路,离开袁绍,投奔了汉献帝。
董昭官职不大,可是脑子很活,他伪造了一封曹操的书信,写给当时兵马最强而没有帮手的杨奉。董昭在信中先非常肉麻的夸了一通杨奉,像什么“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仿佛曹操真的很仰慕杨奉,甚至许为知己,夸赞杨奉拥护汉献帝返回洛阳功劳盖世,无人可比,实在是太伟大了,搞的杨奉看了信之后美滋滋的。然后董昭在信中说:“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现在啊,天下大乱,还有很多不法之徒,皇帝的安危非常重要,而护卫的职责就在于辅佐的大臣,而这样的大事情,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搞定的,需要多几个帮手,然后曹操表示,对于朝廷最高权力自己并不在意,只是希望杨奉大人能够在朝中主持事务,而自己成为杨奉的外援,和自己结交,并不会威胁到杨奉的权势。最后信中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曹操非常坦率的指出双方各自的优势,杨奉有兵马,而自己有粮食,刚好可以互补,彼此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然后还貌似诚恳的表态,希望和杨奉生死与共,福祸同当。董昭此信写的入情入理,即让曹操顺利实现了率军进入洛阳的计划,又让杨奉以为自己找到了强有力的膀臂,曹操和杨奉两人得知后都很开心。
try{ggauto();} catch(ex){}
董昭当然明白曹操的心思,曹操不辞辛劳来到洛阳,当然不会是为了成就杨奉,而是为了自己,董昭对于曹操闻名已久,便倾心相教。董昭提出,曹操可以再写一份信给杨奉,假意说京城没有粮食,希望让汉献帝移驾到洛阳附近的鲁阳,为什么要到鲁阳呢?一来鲁阳还是你杨奉的地盘,二来鲁阳靠近我曹操的许都,这样我曹操从许都运粮食给汉献帝,给杨奉将军你也就方便多了,董昭说:“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杨奉这人啊,作战很勇敢,可是没大脑,根本就不会知道我们的真实用意,等到汉献帝离开洛阳向东走,杨奉发现我们不是去鲁阳,而是直接去许都的时候,我们早就到达自己的地面啦,曹操一听大喜,按照董昭的话去做,写了一封假信给杨奉,果然成功带走汉献帝。
另《全三国文》载有《上明帝表》、《谏屯渚中作浮桥疏》、《陈末流之弊疏》、《作曹公书与杨奉》、《与袁春卿书》、《议丞相进爵九锡与荀彧书》、《伪作袁绍檄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