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隔壁的那个家伙放起屁来了,我他妈的从未听到过这种屁声。”
——诺曼·梅勒,1979《刽子手之歌》
……
周围的人确实没有听够,一直催促黄文彬再讲几段。
黄文彬刚写了五千多字,又讲了半个多小时的故事,累倒是不怎么累,只是他吸引过来太多人,把整个车厢给堵了,乘务员过来警告了好几回。
当然,他之所以能写这么多字,还是因为他不需要怎么构思情节,只需要做整合以及改掉不符合当下时代的措辞就可以了。
说书他是头一回,但确实也越说越带劲,虽然讲得跟那些专业说书人没法比,但胜在卖力气。
围观的人看黄文彬确实没有再接着讲的意思,渐渐地也就散了。
这时候,王影就凑了上来,冲黄文彬道:“你好,我叫王影,能拔冗聊聊吗。”
听到这话,王刚立即识趣地站了起来,给王影让了位置。
黄文彬有些意外地看着他,问道:“哦,当然可以。不知道您想跟我想聊什么?”
“是这样的,我刚听了你讲的故事,十分激动。”
王影长话短话,直接主题地说道:“不知道你这个故事,已经发表过了吗?”
“当然没啦。”又是王刚接了一句嘴,“我们刚看着他写的。”
王影脸上露出喜色,直接说道:“那你能把这篇小说交给我吗?”
“交给你?”张易谋都觉得有些冒昧了,说道:“老人家,您的身份是?”
“不好意思,我再自我介绍一下。”王影十分郑重地冲黄文彬几人说道:“我是《佛山文艺》的主编,这次来燕京其实就是来收稿子的。刚才听到你讲的故事,觉得非常好,有没有兴趣跟我们杂志社合作?”
“佛山文艺?没听说过啊!”张嚟心直口快地吐槽了一句。
王影脸上当即浮现出尴尬的神情。
张易谋瞪了张嚟一眼,然后拉着他起身去厕所那边了。
“我知道佛山文艺。”黄文彬点头道:“国内难得的连载通俗小说的杂志,上面的小故事挺有《故事会》的感觉。”
黄文彬倒是对《佛山文艺》有点印象,因为他穿越前曾经在粤省呆过几年,买过这本杂志,当时上面正连载着武侠小说《神女传奇》。
紧接着,他就想起来了《神女传奇》的作者戊戟,有一个化名好像就是王影,本名其实叫刘祖汉,祖籍江西吉安,生于1924年。
20岁的时候,他弃笔从戎参加了粤中纵队时,才改名为王影。十年动荡结束之后,他被提拔为了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的副主任,以及《佛山文艺》的副主编。
按照原本的时间线,《佛山文艺》勉勉强强撑到了1985年,终于难以为继。
60多岁的王影决定放手一搏,自己写了本《武林传奇》在杂志上连载。
想不到这书真的令《佛山文艺》起死回生,从千余发行量,暴增到十万,后面甚至到了六十万,成了现象级刊物。
巅峰时期,他一个人给四个杂志供稿,月产十万字,撑起了岭南文艺界的半壁江山。
黄文彬的话却令王影汗颜,因为正是因为《佛山文艺》约不到严肃文学的稿子,才不得不登载一些通俗小说。
但是那些通俗小说写得太差,格调也不怎么入流,所以他们杂志的销量才一跌再跌。
“还是谈谈你这部小说吧。”王影调整好心态,一脸认真地说道:“我听说还是写我们佛山的拳师黄飞鸿的,那可太适合我们《佛山文艺》了。”
黄文彬本来是想用这部小说试着敲开港岛文艺界的门,但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
如果王影能给出合适的价绍,先给《佛山文艺》也不是不行。
敲港岛的砖,他再换一块更好的就是了。
“给你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能给出多少钱呢?”
黄文彬还没有开口说话,王刚就接过话题,笑着说道:“别看我们黄老师年轻,其实厉害得很。在《人民文学》和《燕京文艺》上都发表过作品,编写的剧本也通过了北影厂的审核,我们现在就是要去粤省拍电影的。甚至香港那边的公司,也高价买了他一个剧本。”
王刚这两天没少打听黄文彬的事情,快成了他的代言人了。
听到王刚的话,王影才惊觉自己还是有些小瞧了眼前这个年轻人了。
王影只得说道:“那我们杂志社愿意以顶格的稿费千字十元的价格,收你的这篇小说。”
“我在其他的杂志也是这个价。”黄文彬微微摇头,露出礼貌地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