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等铁器的问题解决了,就更容易砍树,风车就能大规模制造。
try{ggauto();} catch(ex){}
有了风车,排水的难度就能被大规模降低。
最多二十年,当新一批人口成长起来,幽州体量就足以纳百万之多。
甚至之后定了承德群山,还可以生活更多的人。
至于要不要南下中原,辛屈也考虑了很久。
确实,中原沃土肯定是最好,但对于后世子孙来说真的好吗?
金边银角草肚皮,如果自己以北平为基,疏通海河与黄河形成,就能控制整个河北,更重要的是拥有草场,能将草原的战马引为己用。
别人不知道战马作用性,现在正在组建骑兵的辛屈能不知道?
因此权衡之后,辛屈宁愿花大力气去整顿北平,也不选择搬迁。
第一,搬迁不容易,一场水土不服,按照现在的医疗技术,指不定就全军覆没。
第二,北平有自己需要的煤铁石灰以及各种矿产资源。
第三,临近草原,现在有战车的就是草原的爷,辛屈随时可以从草原掠夺骑兵,投入南方的战争。
反正现在南北文化圈层还未彻底分化,半农半牧的生产框架,秦岭淮河以北所有势力最主要的生产结构。
也就是说,往上数几千年,其实绝大部分秦岭淮河以北的部族,是血脉交流频繁的族群。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南方现在的杞龙氏、丹山氏、召方等势力,正在跟大邑商死磕。
自己突然跑下去,反而会引起他们的警觉。
还不如坐山观虎斗。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北平是个要塞城市,虽然有些时候要同时面对南北的威胁,但只要有一段长城在,那么自己的兵力就能获得更多。
并且,在有意识、有规划的提前开发下,北平的潜力并不低。
老实说,关中也是姬姓周氏一步一个脚印开发起来的,最后被冠上无敌,也是因为有秦国数百年持续开发。
开发要时间,要积累,哪怕是中原,经过河甲的干旱与现在的混乱,根本不足以成王事。
天下膏腴之地,就在河北平原上。
大邑商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这里。
有辛氏的战略目标跟周朝不一样,所以不能教条思维去想。
周打败商,都是集中了西部的势力,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才发兵。
最后趁着商征东夷的时候发动突袭的。
打完商,周也管不来东面,全靠周公解决了三监之乱,将不听话的商族百姓迁徙到成周宗周去看管开发,将听话的商族人分给卫、鲁等势力,然后再把贵族丢给宋国,用一圈诸侯将商族遗民看管起来。
周公一辈子都在忙活这件事,可见不管什么地方开发,最核心的都是人力。
燕国一辈子窝在北方没啥名头,就是因为人力不足。
更重要的是,燕国这一脉的祖宗是姬姓召氏。
现阶段的召氏叫做召方,姬姓召氏是姬姓周氏的大宗,周氏已经诞生,呆在邛方羽翼下,成为邛方跟召氏之间的牵连,也可以叫做人质。
所以,周召分家之后,召公哪怕成为了周王朝建立的大股东,但也不是嫡系主脉,得到北平作为燕国,只怕目的还是为了应付逃亡东北的各支子姓。
尤其是孤竹氏、箕氏等的反扑。
总的来说,辛屈权衡再三,决定据北平而兼东西南北。
四战之地也有四战之地的优势。
因为这里不能随便安寝。
那么所有人都得紧绷神经,对于早期开拓是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