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出嫁了,二姐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包括三姐朱有薇也都是要按部就班的如期成婚。
至于朱允的婚事更加没有什么好说的,光禄少卿马全之女马氏已经被送到了杭州,成为了武林郡王妃。
朱欢天喜地的回来了,见到朱允就说道,“侄子,这一趟可是要谢谢你了。”
朱允就笑着调侃说道,“那二叔可要在京城多住几天,现在是赶上了农忙时节,要是在老家的话,二叔这就要下地了。”
朱连连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父皇是来真的,真的给了三亩田让我来钟。这叫个什么事啊,我这手能提刀提枪,就是提不了锄头镰刀。”
“二叔,这话要是让祖父听到了,就不只是三亩地了。”朱允笑着调侃,“现在京中上下都等着看秦王的收成呢,皇帝和太孙在种田,秦王也是!”
朱更加想要吐槽了,“其他的事情暂且不说,外头都要开始说咱们老朱家又成了佃户,都在忙着种田。”
这话也没什么问题,因为现在的老朱家算得上上下一条心,都是在忙着农耕的一系列事情。
楚王朱桢、湘王朱柏等人就不用说了,最近这两三年都是在忙着开垦田地,那也是在执行朱允的‘湖广熟、天下足’的战略。
周王朱就不用说了,除了编纂医书之外,这位植物学家也负责要监督河南等地的开垦田地的计划。
晋王朱在忙着在西北等地筑城、划分草场,一些刚刚就藩的藩王也都要‘自食其力’,起码他们的封地要多产出点粮食才行,要不然王府粮食都不够。
毕竟大明朝藩王的供用,基本上是就近拨付,要是封地贫瘠的话,藩王也跟着难受。
蜀王朱椿是大明贤王,坐镇成都的他不只是在忙着宣扬教化,也是在大力的发展、鼓励农耕。
不夸张的来说,大明朝的宗室们基本上都承担着一定的鼓励农耕的任务,也都是在努力的去执行好这些事情。
朱允看着朱,开玩笑说道,“咱们老朱家本来就是佃户出身,现在种田也不碍事。”
“不碍事不假,就是有些失体面。”朱忍不住抱怨说道,“祖父研究出来的那些粪肥是好法子,现在都是王府这边先制肥。”
朱允看着朱,认真问道,“二叔,我可是你亲侄子。这粪肥到底是谁制出来的,你心里没数?”
“天塌下来也是你祖父制出来的粪肥,和你有什么干系?”朱振振有词,义正词严的说道,“要不是父皇旨意,各地藩王府都带头制粪肥?”
朱允瞬间无话可说了,因为朱这么说好像也是有些道理的。
厩肥、沤肥虽然不算是特别完美,可是已经看出来了一定的效果。老朱这样的急性子可不能等到法子完美无缺了再推行,有了一定的效果就开始推行。
毕竟农作物生长需要时间,今年这一批粪肥能够增加一些产量,那就是赚到了。研制出来了新法子,到时候再推行就是,粮食到了谷仓难道还能跑了不成?
更何况推行一些新法子也需要时间,百姓看到了一些成效、宣扬开来了,才能更加的普及。
所以各地藩王或者勋贵带头,不只是因为他们家大业大经得起折腾,更是因为上行下效。
朱允摇了摇头,说道,“二叔,那粪肥真的是我找出来的法子!其他人暂且不说,咱们自家人得知道这个事情。”
朱很光棍的说道,“这事你去找你皇祖父说去,他要是说是你研制出来的法子,那就是你研制的。反正现如今听着的都是你皇祖父研制的法子,其他人说什么都没用。”
被摘了胜利果实的朱允叹了口气,“等着吧,过段时间说不定还有其他法子也是皇帝研制的,太孙辛辛苦苦忙了一场,什么都没捞着。”
“皇位都给你了,还有什么好争的!”朱就酸溜溜的说道,“我要是你,做了点好事就往皇帝身上推,哪像你还和皇帝争功!”
朱心里更加酸溜溜的事情就是太孙这么直白的争功,皇帝居然一点不生气,反而是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
朱也明智的决定有些事情他不参与,因为他就是个‘外人’,多做多错。
所以最好的办法也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老家种田反省,以及成为太孙大婚的主婚人,这就足够了。
其他的事情,那就和他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