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欲王吕氏,乃先立所名孝惠子强为淮阳王,不疑为恒山王;其中以地名册封王位。年六十二卒,后以德裕贵,追赠中书左丞,封恒山郡公,谥正毅(《元史列传》),以地名封公爵。
常山由来,为避汉文帝刘恒讳,把恒山改名常山。
赵王遂立二十六年,孝景时晁错以过削赵常山郡,诸侯怨,吴、楚反,遂与合谋起兵。(《汉书列传》)己亥,恒山郡太守颜杲卿败何千年,执之,克赵、钜鹿、广平、清河、河间、景城、乐安、博平、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邺十四郡(《新唐书本纪》)。皆是以山名而定郡县名。即现在HEB省会SJZ市及周边正定、元氏等地,正定即是常山郡治所。现在正定县的一些地名和企业名中还可以经常见到“恒山”。
try{ggauto();} catch(ex){}
曲阳县因地处古北岳恒山弯曲的阳面而得名。
《五岳真形图》其中北岳真形图有载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五岳真形图石碑在泰山和嵩山均有相同记载,据传日本根据泰山真形图和泰山等高线对比,得出中国古代发达的地理勘测技术,那么若是研究北岳真形图恐怕要在河北而不是山西浑源了。
《孙子兵法》中载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所谓灵山出灵物,常山蛇阵中国古代著名军阵。
北岳“改祀”,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兵部尚书马文升,议祀北岳于曲阳改为浑源,理由是:一是曲阳在京都之南;二是曲阳北岳庙距北岳恒山140里;三是宋失云州,始祭恒山于曲阳。这第三个理由纯属编造,时任礼部尚书的倪岳予以反驳,奏议没有生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户科陈公奏罢曲阳庙祀改祀浑源获准,但仍祭于曲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帝允刑部给事中粘本盛之请,始改祀浑源,改祀之争历时150余年。
造成北岳改祀于SX省浑源县天峰岭直接原因:一、河北在元代、明代初期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减少,同时建于大茂山上的原有庙宇损毁严重,明朝从洪洞县向河北大移民可作旁证。而进入恒山交通阻塞,只能到曲阳祭祀,不能亲临登山之乐。同时山西在元末明初战争中损失相对较少,人口及历史文化保留较多,于是朝中逐渐产生了改祀派,想把保定的恒山正位改祀于浑源的天峰岭。直到清初顺治年间满清入关不久并不了解实际情况,朝中改祀派占了上风,终于改祀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二、浑源人注重名山文化的宣传、挖掘、培养,特别是在天峰岭脚下修了悬空寺(北魏后期公元490年始修),天峰岭上建了不少的庙宇、神殿,这也增加了改祀于此的分量。
不过,对于“改祀”一事,明清两代都有不少人反对。如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对曲阳、浑源考察后,作《北岳辨》就认为北岳在京都之南的理由不能成立,“都邑无常,而五岳有定”,历代的制度是“改都不改岳”。至于“宋失云州始祭曲阳”一说,更是错误,还用大量史实碑文驳斥马文升之说。如果单从自然景观来讲,论山的雄、奇、险、秀,保定的古恒山皆在浑源的天峰岭之上;要论人文景观和交通便利,古恒山就逊色了。清帝之所以“改祀”,据推测可能与崇尚佛教,注重人文景观和交通便利有较大关系。
第五洞天,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十大山洞名与十大洞天一一对应。《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为五代道士杜光庭编录。一卷。杜在自序中称:“太史公云: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间五岳作镇,十山为佐。又《龟山玉经》云:十天之内,有洞天三十六,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镇诸山。今总一卷,用传好事之士。其有宫城处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张,仙曹品秩,事条繁广,不可备书,聊记所管郡县及仙坛宫观大数而已。”末署“天复辛酉八月四日癸未华顶羽人杜光庭于成都玉局编录”。
其中第五洞天为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