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四百一十五章 此一去,西夏不复

第426章此一去,西夏不复

大宋庆历八年,国家的实力稳步提升。

此时大宋已经修好了第一条铁路――京襄铁路,还未正式运行,处于试运营阶段。

蒸汽机发电厂于九月二十三日建成,并于二十四日完成发电工作。

各地钢铁厂、水泥厂、砖厂纷纷兴建。

各种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市面上的粮价被压得很低,摊丁入亩之后,人口又进入一个飞跃性增长时期。

街头巷尾各种玻璃铺、眼镜店、杂粮铺比比皆是。

汴梁来往的商人络绎不绝。

虽然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人仍然过着清贫艰苦的生活。

在赋税极低的情况下,依旧努力地耕作,勉勉强强养家糊口,不至于饿死。

极大的贫富差距依旧存在。

“当然是有的,而且很多。”

这次出去其实是调动禁军。

时间很快来到了庆历八年十月下旬,入冬后虽未下雪,天气愈发寒冷。

但在赵骏眼里,却是最好的下属。

范仲淹一愣,随即说道:“难道就没有真的家庭困难者吗?”

“来一碗香喷喷的馄饨勒,来一碗哦。”

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劳动用工工资节节攀升,很多人过上了小康生活。

什么皇室权贵,还是达官贵人,落到他手里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就连赵骏都被他当街斥责。

“能有什么动静?自从收复燕云之后,朝廷就一直偃旗息鼓,我快气死了。”

“好词,这首《沁园春》当有我强盛大宋的风范。”

赵骏笑道:“好吃懒做的人到处都是,明明四肢健全,却还要上街讨饭,都被老包抓去工厂打螺丝。”

因而即便包拯在朝中遭遇的压力很大,很多权贵都对他有意见,可赵骏依旧如一根擎天柱般站在他身后,

包拯从开封府推官再升通判,然后同知,最好到如今开封知府,已经经历了近十年时间,在开封府的名声很高,可谓是众望所归。

“看长城万里,蜿蜒峻岭;黄河九曲,浩荡东方。五岳巍峨,三江壮阔,碧海蓝天映艳阳。神州地,正繁荣昌盛,百业兴旺.”

“也不是没有乞丐,不过都被老包给清理掉了。”

“怎么管?”

“炊饼,刚出炉的炊饼!”

范仲淹听了连连点头,感慨万分道:“还是汉龙想得周道啊。”

马车上除了赵骏、范仲淹以外,还有枢密使张亢、兵部尚书富弼。

“朝廷拨款管呗,你平时处理的都是兵部、枢密院、御史台以及各路上奏的关于军事或者改革成果的公文,却是少关注民生。”

这是属于大宋的时代,也是历届封建王朝最好的时代。即便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亦是比不了如今壮观盛景。

赵骏笑道:“我还是很满意他的能力,他对这些困难户的关照很上心。之前出过有人欺凌这些弱小,甚至冒领五保户补贴的,都被他严惩了。”

赵骏说道:“我看这方面的公文会比较多一些,开封府和地方官府的子也都多送到我这。像你说的家庭困难者往往都是开封府及地方官府重点关照的对象,我已经建立了五保户制度,每个月的米油、补贴都会按时发放下去,必须保证这些困难百姓的生活,虽然每年财政预算又要多支出不少,但这亦是国家对于百姓的惠抚,也是国家存在的意义。”

范仲淹亦是颇为欣慰。

“嗯,包拯确实是做这的料,希望他能够在开封府的任上一直好好地干下去吧。”

这样的下属在后世很多官员眼中最多就是个任劳任怨的牛马下属,脏活累活全让他干,至于升迁估计没这回事。

赵骏扭过头看向窗外的街道,人群熙熙攘攘,打着补丁艰难讨生活的百姓到处都是。

“自然是要管的。”

二十六日早朝结束之后,赵骏与范仲淹并没有前往政制院上班,而是坐上马车,往西门的方向而去。

“那就好。”

他需要的就是这样能干实事,为黎民百姓谋福祉的官员。

他看着街头人头攒动,不由得感叹说道:“真是个太平盛世啊,道路边连一名乞丐都没有。”

范仲淹掀起马车车帘,一股冷空气陡然吹进来,让人打了个寒颤。

街边的茶摊依旧是人满为患,很多即便不是读书人也都会拿着报纸看,看看朝廷最近又有什么新消息。

“这些人官府难道不管吗?”

街头巷尾人人都穿上了棉衣,裹得严实,丝毫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人来人往,充满勃勃生机。

“也是现在开封府知府是老包吧。”

他轻声道:“但除了实在活不下去,孤儿寡母,又或者是有疾病、残疾一类缺陷在身,谁又愿意去做乞丐呢?”

车窗外依旧是车水马龙,他们的队伍徐徐经过内城大街。

“今天的报纸头条有点意思啊,一直在谴责西贼这么多年屡次寇边的事情,朝廷是不是有什么动静?”

但富裕者的千里之田已经被打碎,朝廷不停打击地主,收拢他们的田土,令贫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有人在旁侧酒楼上高谈阔论,或言诗词,或言时政,就算是街边的工人都能唱两曲《浪淘沙》。

各种各样杂乱的声音涌来,谱写一曲开封城的人生百态。

事实上汴梁的识字率其实不算差,由于商业氛围浓厚,再加上从唐朝开始,印刷术就降低了识字的门槛,因此很多贩夫走卒都认字。

再加上朝廷开设的工厂都会成立扫盲班,为工人普及文化。

在这样的熏陶下,各种诗词遍地传唱,赵骏以鲁迅为化名抄词,甚至都跟不上新的诗词写作速度。

不仅一些后辈文人冒出头,甚至就连历史上从未听说过的词人都出现,写的诗词非常精彩。

上个月就有名水泥厂的工人写了首《菩萨蛮》,刊登在汴梁日报上,一时间震惊四座。

由此可见,也许历史上本来有些人具有写诗词的天赋,却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最终泯然众人。

如今这个盛世,衣食无忧,又有免费的读书机会,自然就有人乘风而起。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出现。

不仅仅是数理化的科研人才,还有文学家、小说家、戏曲家、歌唱家等等。

时代造就英雄。

同样时代也会造就那些曾经平平无奇的普罗大众。

就好像很多戏曲、小说、唱曲等艺术形式,本就出自于民间一样。

马车车队自梁门出,西大街亭台楼阁无数,依旧是人山人海。

偶尔也有嘈杂的声音,市井当中免不了争吵乃至打架。

但很快就被开封府在街道处坐班的衙役制止逮捕。

现在汴梁城人口越来越多,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外来人口流入让治安压力剧增。

这几年也有黑恶势力冒头,却有迅速被摁下去。

赵骏向来都是对贪官污吏以及黑恶势力团伙不曾手软。

杂草每年都在打,平时看着润物细无声,实际上皇城司从未懈怠。

等出了外城,到了城外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内城和外城由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拆迁,平房和木制楼房遍地都是,反倒是外城一栋栋大楼平地而起。

try{ggauto();} catch(ex){}

钢筋水泥铸造的五六层高楼随处可见,人来人往,多是底层百姓在其中穿梭。

谁能想到,内城和外城一副封建社会城区模样加极少量水泥楼区,跟外城接近后世七八十年代的房屋比较,却是内城和外城的土地更金贵,富人更多呢?

不过这种情况相信持续不了多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闪婚老伴是富豪
闪婚老伴是富豪
关于闪婚老伴是富豪:老男人温钧荣与老女人杨淑珍以雇佣关系闪婚后,温钧荣装穷暗中考验杨淑珍,杨淑珍善良以待,不仅不再问他要工资,还摆摊养活他。他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我用后半辈子报答你。这穷,他再也装不下去……
梓涛
苏小姐断情独美后,商总下跪求娶
苏小姐断情独美后,商总下跪求娶
关于苏小姐断情独美后,商总下跪求娶:商家继承人有病,命不久矣,需未婚女子做药引。苏沐成为了他救命的药,每当夜深人静,她就会被他叫进房里,天亮再出来。苏沐没名没分的跟了他两年,他只谈风月,不谈感情。商总病好,他白月光回来,苏沐被抛弃。苏沐远走他乡,商总才知道她是他戒不掉瘾,疯狂寻找她,却发现她在和别的男人结婚。一向处变不惊的商总疯了……
燃北
亲妈修仙回来后,受气包们杀疯了
亲妈修仙回来后,受气包们杀疯了
关于亲妈修仙回来后,受气包们杀疯了:钟岁岁刚生完孩子就被害死,魂魄去修仙界转悠几百年后再回来,蓝星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年。当年自己生的三胞胎都长大了。有后妈就有后爸,但没关系,她会出手。大儿子车祸瘫痪在床,还要承受打骂?二儿子营养不良被关在笼子里当狗?女儿要手洗全家衣服,在家挨打当出气筒,在外面被欺负?没关系,她会出手!三胞胎:我有一妈,至高可乱杀。
星星紫薯
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
关于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清醒大女主,一心只想搞事业!!!因为一个名额,田馨被人残害致死,家破人亡。一觉醒来,她发现自己竟然重生了,真是老天开眼!人渣们!统统给我死!您有新任务启动——什么?当村官?带村民致富?是的,整个村都归你管。那还废什么话?干起来呀!你风华正茂,不谈个恋爱?谈什么恋爱,姐姐要搞事业!田馨把袖子一撸,干了三件大事!没想到这一干,竟然把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搞成了全国先进示范
离思不离
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
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
关于假千金换亲后,抱走了未来权臣:上辈子,假千金姜怀虞戏剧性地嫁入侯府。世人纷纷传她被幸运之神眷顾,享受着无与伦比的荣华富贵,更与那位英姿飒爽的世子,结下了生生世世的情深缘浅。真千金却屈就于一位寒门书生,企图借助权势提升地位,却未料到反遭周围人的白眼与排斥,最终在孤苦无依中凄惨离世。命运似乎开了一个玩笑,两人竟然奇迹般地重生。这一次,真千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夺回原本属于姜怀虞的姻缘,取代她成为
猪蹄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