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镇坐落在济宁与临清之间,聊城、东阿、谷阳三县的边界,因会通河与永济渠在此交汇,两百多年来,逐渐发展成漕湟要津。
try{ggauto();} catch(ex){}
又因商业极其繁盛,与青州的颜神镇、青莱的景德镇,并称山东三镇。
相传,张秋镇地势低洼,秋季常涨水成灾,故名涨秋。后因水患频繁,当地百姓禁忌水字,将“涨”字水偏旁省去改成“张秋”。
这日临近中午,义勇左营的一支百人哨队赶来,通知全镇万余百姓全部出城,向附近的山上迁移。
张秋本有三个县的主簿常驻,然而最近几个月兵荒马乱,官员全跑了,竟没留下一个有威望的地方官。
任由哨总宋阜如何扯着嗓子喊,镇内老百姓都无动于衷。即便士兵们拿着刀剑威逼,那些人仍拖拖拉拉,一个时辰也赶不了几人出城。
老者们赖在地上嚎啕大哭,称宁愿死也不离开家;乡绅则围着宋阜等军官,反复询问为何要赶老百姓出城。
有一些生员、秀才见士兵们不敢动粗,还蹬鼻子上脸,指着士兵们的鼻子“子曰”,变着法子谩骂他们是乱兵。
还有人认出,宋阜曾是长山县一带的响马,将老百姓全部赶出城,就是要趁机掠夺老百姓的财物。
总而言之,既然宋阜说不出一个正当理由,全镇百姓都不愿意走。
宋阜被骂得牙都要咬出血了,很想拿一批人开刀,见见血。只要在一个里坊大开杀戒,哪怕只砍杀几十个人,全镇上万百姓,肯定有多快走多快,连赶都不用赶。
可太子定下的军规很严格,连吃一碗面不付账,都要受一顿鞭刑,更不要说杀人了。
更何况,宋阜只接到了命令,并不知道赶老百姓上山的缘由。他只知道,这是军中机密,除了主帅刘孔和之外,谁都不清楚。
同时,还有很多同袍在沿岸的小镇、大村子赶人。至于其他小队干得怎么样,他也不清楚。
如果大家都用大开杀戒的方法赶老百姓,这对太子的名声损害就太大了。
而玷污了太子的名声,宋阜觉得自己离死也不远了。
随着士绅和年轻读书人不断质疑,普通老百姓的胆子也壮了起来。
在士绅们的怂恿下,近千人将明军小队堵在街口,扬言一定要个说法。
如果不给大家一个说法,大家非但不会走,还要去临清告状,告宋阜一个趁乱抢劫之罪。
还有人大叫,什么狗屁官兵,连顺贼都不如。
顺贼来了,都只拷掠贪官和富商,没有拷掠普通老百姓的说法。
“乱兵,贼寇!”
在人潮当中,不知谁喊了一句。
“乱兵,贼寇!”
“乱兵,贼寇!”
群情汹涌间,老百姓不断向前挤,就快要怼到士兵们的长矛尖上了。
宋阜站在一个高台上,打开了手里的令旨,不断面向众人。同时口中大声疾呼:“老乡们,这真是殿下的命令啊,殿下也是为了大家好呀。”
“胡扯,殿下为什么要赶我们走,你说出个一二三四来。要不然,你就是乱兵贼寇,假传圣旨!”
“假传圣旨!”
“假传圣旨!”
眼见阵型有被冲垮的危险,哨副在宋阜的耳边急道:“头儿,杀人吧。杀他十个八个,就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