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第338章 李如柏的迷茫

李成梁重伤垂死,李如松内疚之下才会选择了自杀这种极端的行为。

侯平看完努尔哈赤的信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封信里的描述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可见努尔哈赤说谎的技术并不怎么高明嘛。

“李哥,你不会是真相信了努尔哈赤所言吧?”

李如柏摇了摇头:“我……他所说的话确实跟当时的情况吻合……老哥我……唉……”

侯平气道:“李哥,你糊涂啊,当年李老将军就是信了努尔哈赤的鬼话,所以才会做出不智之举,大力扶持他统一女真部族,但是你可别忘了,努尔哈赤起兵的八大恨,其中有三条都是李老将军造成的恶果啊。如果努尔哈赤真当了皇帝,你觉得他能够放过李家吗?这可是他起兵的理由啊,如果这都不兑现的话,他有何面目面对下面的子民?”

李如柏只觉得后背发凉,的确,侯平说的情况很可能出现。

其实李成梁早就对李如柏等兄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努尔哈赤是匹狼,如果无法掌控的话,要尽早杀之。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李家最终也没能将这匹狼控制住。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朝廷悲剧了,辽东成了大明持续消耗国力的放血场。

并且最终取代大明,给华夏文明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

其实李如柏也不是完全就相信了努尔哈赤,只是努尔哈赤所说谎言与他自己的猜测恰好相吻合。

因此即便有所怀疑他也没有去深究。

直到侯平说出了一个与他认知完全不同的答案时,他才把以前那些疑虑再仔细想了一遍。

这一细想,立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其实相比于万历皇帝派人刺杀李成梁这么荒谬的事情,显然侯平所说的话才更为合理。

侯平见已经李如柏态度已经有所转变,赶紧趁热打铁道:“李哥,努尔哈赤狼子野心,他设计逼李将军自杀,其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如果你现在还放任他发展,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是,大明朝廷有很多问题,但是陛下一直都待李家不薄啊,无论是李将军还是李老将军,陛下都没有半分亏欠他们。

今日努尔哈赤为了个人野心,挑起大明与女真人的战争,其心邪恶又歹毒,现在能够挽救两族百万生民的只有大哥你了啊,你可千万要清醒一些啊大哥……”

李如柏还是神色纠结道:“可是父亲他……”

侯平知道此时李如柏是对当年李成梁扶持努尔哈赤,并在复出之后放弃宽甸六堡之事有所疑虑,便解释道:“李哥,你不会相信了外界传言,以为李老将军对大明有不臣之心吧?的确,因为李将军之事,李老将军的确对朝廷有些失望,但是要说他心有反意,那就是有人在故意抹黑了。

李哥,难道你觉得李老军连这么一点操守都没有吗?而且你以为扶持努尔哈赤,撤除宽甸六堡,真的就是李老将军个人的意志就能办到吗?李哥清醒一点,这里面有很多深层的原因,真正要扶持努尔哈赤的人,其实和害死李将军的人,他们是同一伙人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关于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所有国家历史一起断层,神州没有全断,但只记了屈辱史。扮演古人,走进历史,或还原历史,或弥补遗憾。我曾扮演过安国少季,为大汉出使南越,见到了那位系??请缨的少年英杰终军,也见了风情万种的南越太后。也曾扮演王勃,见证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在腾王阁留下了。曾扮演傅介子,杀楼兰王,以其血作诗,悬其首于北阙也曾扮唐俭,出使突厥,后不惜以改变历史的代价,
叶落潇湘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关于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开局一个小山寨,身怀三国全战系统,劫掠银子就能召唤三国猛将雄兵。从此刘威立大汉,平异族,问鼎中原,使日月山河皆为汉土!
摸笔校尉
穿越大乾当王爷
穿越大乾当王爷
关于穿越大乾当王爷:21世纪的男废材,穿越到大乾他努力的想苟下去,结果先封大乾第一异姓王,他怕帝王猜忌,努力苟住,却一步步的苟成大乾首富,大乾内阁的第一位王大臣,成了大乾护国柱石,大乾的托孤大臣。他说他要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器晚成的王冬冬
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
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
关于最强皇帝系统:剑指全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皇甫冲肝颤道:这,这些千古大帝是我的对手?系统:才开始呢,这就怂啦?你没收到罗马皇帝凯撒的诏令吗,他说条条大路归罗马;你没看见科西嘉的怪物拿破仑正在前往忠诚于他的巴黎吗;你不知道叶卡捷琳娜女皇已在莫斯科登基,虎视欧亚吗?还有日不落女王、奥斯曼苏丹皇甫冲:我,我能投哦不,能求和不?系统:可以啊,我很好说话的,怂包直接抹杀了换新的宿主就行。皇甫
山城月半轮
娇小玲珑的芈瑶
娇小玲珑的芈瑶
关于娇小玲珑的芈瑶:齐惠公在位,齐国暗流涌动。娇小玲珑的公主芈瑶,身负振兴母族使命,聪慧机敏远超常人。她周旋于王公大臣之间,凭借玲珑心思洞察人心、破局解困。从宫廷内闱争斗到对外邦交谋略,芈瑶步步为营,巧用自身优势,辅佐父王稳定朝政,与一众贤臣良将共绘齐国新蓝图。跟随她的脚步,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见证小人物撬动大乾坤的传奇之路。
墨隐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