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守国人

第144章 武库淘宝

闻言。

老管事露出苦笑,哭丧着脸道:

“林都头可要冤枉小人了。”

“您有所不知,近些年来,县衙轻视武备,给武库的拨款越来越少,这两年更是微乎其微,整个武库都因发不出俸禄而裁减了人员,如今就剩小老头在这了。”

“您说就这种情况,哪还有人来打理这些兵器?又哪有银子来保养兵器?”

说罢,老管事一副被人抛弃的幽怨。

林萧挑了挑眉,神色缓和了下来。

老管事这么一说,林萧能理解了,也猜到了怎么回事。

平江县这些年都是王明礼在掌权,那老小子吝啬好财,就连县里的武备都不舍得花钱加强,就更别说武库这个县衙犄角旮旯的部门了。

能花钱留一个老胥吏在这看守武库,都算王明礼还有良心!

心中暗骂了一句,林萧也不去责难老管事了,而是朝王贵和赵虎几人摆了摆手:

“把那些箱子都打开看看,看还有没有能用的!”

“是!”

王贵和赵虎领着几个带来的乡兵,立马分散开,开始翻弄仓库内的那些木箱,无咎也跟了过去。

兵器架上摆着的那些兵器是没什么可看的了,都成了废铁,没法用,林萧只能寄希望那些箱子还能有些什么东西。

“砰!”

王贵撬开一个箱子,里面是一箱箭簇,却也都腐锈得厉害,已经没法用了。

见此,王贵移开了这个木箱,继续撬下一个。

“砰!”

赵虎此时在另一堆箱子中撬开了一个。

不过这次,赵虎朝木箱中看了一眼后,顿时眼睛一亮:

“都头,您过来看看,看这些东西还能用么?”

闻声,正在门口四处打量的林萧,快步走进了仓库里面,走到了赵虎身边,看向了他身前的箱子。

却见箱子内是一枚枚枪头,虽然上面依旧泛着锈迹,但只是呈点状分布,没有全部锈掉。

“嗯!磨去锈迹还能用,带走吧!”

林萧点了点头。

这是普通的枪头,还要装上木杆才能用,不过如今能找到还有用的兵器,林萧已经很满足。

看着赵虎跟一个乡兵抬着木箱朝外面走去,林萧随即又四处打量着。

不过瞥眼见,他的余光突然看到了什么,立马又移过目光看向了仓库的最里面。

就见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里,垒放着一堆东西,用雨布严严实实地包裹着,不知是何物。

见此,林萧好奇,抬手把老管事招过来后,指着那边询问:

“那堆是什么东西?”

老管事循着林萧的手指看了过去,不过他好像也不记得了,顿时皱起了眉头。

下一刻,老管事从怀中掏出了一本薄册,然后手指在舌头上沾了点口水,翻看了起来。

稍一会儿。

老管事像是查到了,抬起头,笑了起来:

“那是五年前我们州守备营承运的一批武器,当时他们从南方运来,路经我们县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把东西暂时存放在了我们县衙,不过后来不知怎么的,一直没来运走!”

“岳州守备营承运的武器?”

林萧顿时好奇,直接走了过去。

“诶诶,林都头,那东西可不能动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关于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杨安开局穿越大夏,发现大夏新帝竟是女儿身。为保住小命,杨安先扑倒女帝,再征服皇后。想逃出皇宫却发现大夏内忧外患。前有狼,后有虎,奸臣又一堆堆。只想安稳活着的杨安无奈操起了屠刀。
天青色呀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关于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嘘!知道吗?韩非当年没有被李斯害死,而是替秦始皇干了一件极为机密的事情。从话都说不清的结巴男,到怼遍神、仙、妖、鬼四界的怼王之王,最终以一人之力开启末法时代。两千多年,韩非到底经历了什么?
艾迪蓝波
征服者在清朝
征服者在清朝
关于征服者在清朝:是一部历史小说,它巧妙地将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讲述了一位名为征服者的人物与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发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16-1912),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了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主人公征服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力征服者,而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和深邃洞察力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清朝的政治格局。他的名字象
征服者爱写作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关于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穿越到大明,朱桂获得系统。从此,将种花家历史,从大明翻篇。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然后蒸汽纺纱机,高速铁路,大炮,钢铁洪流……蓝星历史,从这里改写,凡是铁轨所到之处,皆我大明国土,凡轮船所过之处,皆我大明海域!如有不臣者,皆杀无赦!听读这话,朱元璋都麻了。行,你行,皇位给你,你接着奏乐,接着舞!
何意啥思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关于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大魏皇帝常年勤政,积劳成疾,将不久于世。女帝年幼,且朝廷局势愈发动荡,皇帝遂命魏武王返京辅政。软萌可爱的女帝向魏武王撒娇道:皇叔,帮帮朕可好?好吧。.....十年后,众朝臣进谏,让女帝繁衍后嗣,巩固大魏根基。美若天仙的女帝在魏武王耳旁轻语道:皇叔,帮帮朕可好????......
三月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