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怀柔的话从一贯强硬的皇甫嵩口中说出来,让刘辩一度怀疑皇甫嵩说的怕不是缓缓屠之。
毕竟,同样是召羌人义从,皇甫嵩只说效仿了杀伐过重的段,却没提他力主怀柔的叔父皇甫规。
不过这也只是刘辩的胡思乱想。
皇甫嵩态度的转变是有迹可循的,现在的汉室不缺乏人才,只缺能将人才用对位置的人。
在凉州的问题上,刘辩缺乏搞内耗的条件和资本,他需要对主持凉州之事的人有足够的信任。这也是汉家原本的政治传统了。
刘辩愿意相信皇甫嵩。
于是乎,在朝堂之上,刘辩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领平复凉州事。
这一次,他甚至没有以朱作为皇甫嵩的副手。
因为刘辩思前想后,认为他还是需要一个朱这样的大将坐镇雒阳,以备不时之需。
而刘辩不知道的是,有一件皇甫嵩考虑过却没说的事。
皇甫嵩在政治上是墨守成规之人。
历史上,他有两次除掉董卓的机会。第一次是灵帝死前调董卓为并州牧,但董卓不愿放弃兵权,第二次是董卓当政后命他交出兵权回京。
就算后续如皇甫嵩所说,战事持久,凉州的其他郡也要效汉阳郡故事,那么有安稳的汉阳郡作为后备,花费至少不会比现在一年固定七八千万钱军费更多了。
朝会之后,刘辩专门召见了录尚书事的三人,以及皇甫嵩和朱。
他感受到了刘辩话语中浓浓的信任,这份信任是宪帝不曾给他的。
“北军、西园军、及虎贲羽林,将军部曲等,不乏勇武之士。朕有意借此机会,选出其中的可造之将材,如羽林中郎将关云长、大将军府军司马张文远等,轮换前往凉州。”
如此,日益增长的国库再挤出个三四千万钱,少府再出个五六千万钱,用作对汉军和羌人义从的赏赐等,完全不需要刘辩紧衣缩食。
五人拱手行礼,刘辩回礼,乃至五人人坐下之后。
“只是这样,就要多辛苦皇甫公劳心教导了。”
到时唯一遗憾的就是刘辩心心念念的丝绸之路要继续等了。
在皇甫嵩的计划之下,原本凉州驻军与中央军的钱粮都是早就规划好的,三辅的存粮也能减少粮道上的损耗,而从关东补充关西的粮食则可以等到合适的季节采用水运顺流而上,这些都是有旧例可循的事。
第一次是因为没有诏书所以他没做,第二次是因为有诏书所以他做了。
万一马腾是假降,作为出兵首倡者的皇甫嵩自然要承担责任,朝廷出兵数量有限,也不至于因为这次调兵而耗费太多钱粮,从而更好地为下次平复凉州做准备。
这时候刘辩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他直接开口道:“我有一个想法,想与诸公商讨一二。”
听到此话,在场最震惊的不是旁人,而是皇甫嵩。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皇甫嵩不知自己为何会生此感触,或许是因为少年天子的真诚?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