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刘辩念叨着这个对他来说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他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即便已经是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许多国家仍没有治理蝗灾的能力,新闻中出现过蝗灾肆虐的消息,只是没在国内发生而已。
刘辩立马想到了自己记忆中对付蝗虫的小妙招――“集结鸡鸭去吃蝗虫如何?”
望着云台殿中的一众臣子,刘辩如此发问。
对于殿中资历颇深的老臣来说,蝗灾并不陌生,斗争经验也十分丰富。
不过蝗虫既然被视作天灾,那自然也不可避免地
且不说桓帝之时,十五余年前先帝在时的熹平、光和年间,连年有蝗。先帝为此召见蔡邕询问对策,蔡邕则引经据典地答道:“蝗虫,贪苛之所致也。”
就差指着先帝的鼻子骂先帝在西园卖官了。
但现在,在场官员中任谁也不能不说刘辩贪苛,毕竟刘辩继位以来拿的最多钱的是抄家钱,抄家钱中作为大头的七成可是进了国库,用作给官吏发俸禄去了。
众臣也都明白刘辩的作风,只说实事,不说虚言。
卢植首先回答了刘辩的问题:“陛下,鸡鸭是可以吃蝗虫,但只会吃散置的蝗虫和出生未久的蝗蝻,一旦蝗虫聚集,躯体变色,鸡鸭便不会再吃了。”
刘辩虽然不知道蝗虫聚集后会改变形态并散发出一种让天敌不喜的信息素,却也不会怀疑卢植会在这个问题上骗他,又问道:“既然鸡鸭不吃成群的蝗虫,那人总能吃吧?”
刘辩当然知道什么把百万吃货消灭入侵物种小龙虾之类的话术只是营销号传播的谣言,但蝗虫能吃总是真的吧……他隐约记得李二凤为了打破百姓对蝗虫的恐惧,还亲自吃过蝗虫。
刘辩注意到殿中百官的表情,看来蝗虫可吃在这个时候并非共识啊!
若有必要,虽然刘辩自觉自己的口味不算重,但他也不是不能效仿。
每与二凤同,事乃可成耳!
“人的确可吃!”
刘辩看向说话的皇甫嵩,希望他的太尉能给他带来一个满意的答案。
“昔日臣在家乡之时,曾见过乡人以长杆系布捕获蝗虫,或以火烤之,晒干后亦可烹食。”
“但是……”皇甫嵩顿了一顿。
凡事最怕但是,可刘辩只能竖起耳朵听着。
“蝗虫一旦成群,常会越聚越多,其至一地,不需一刻时间,即可将一地啃食干净,蝗虫来去如风,除非早有准备,否则难以捕获蝗虫供人食用。而蝗虫性贪,若有伤、死之蝗虫,则同类相食。”
这就是蝗灾吗?凡是能吃的,一点不留。
但换句话说,虽然有很多难处,只要早做准备,还是有捕获蝗虫的机会的,刘辩这样想着,又听皇甫嵩说道――
“只是蝗虫用作吃食时数量有限,仅可裹一时之腹,不如谷粮远矣。是以,还当以抢收谷粮为要。”
刘辩见吃的办法作用不够大,也就没再发挥他的奇思妙想,老老实实地问起了过去治理蝗灾的经验教训。
try{ggauto();} catch(ex){}
“回陛下,臣私以为蝗虫还是要捕。只因如今民间百姓多有畏惧蝗虫如畏惧神明者,更有甚者设台祭拜。是以不仅要捕,还需效昔日故事,派遣使者至有蝗灾之郡国,对于捕获蝗虫之百姓,予以赏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