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云记

第70章 初战告捷

公元714年十月初一,薛讷与副将郭知运和王海滨,带十五万大军从兰州出发,去攻打驻扎在渭源的吐蕃军队。

薛讷考虑到,从兰州赶到渭源,如果直接与吐蕃军开战,将会很不利。所以他决定带军到渭源以南的武街,在那里驻扎下来,吃饭休息后,再与渭源的吐蕃军开战。

十五万唐军到了武街后,当地官民对唐军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十五万大军吃了饭后,在北面的烽火台侦查情况的轻骑兵汇报,有一支吐蕃军,约三四万骑兵从渭源方向南下,开始掠夺财物或马匹,牛羊了。

薛讷派王海滨率五万骑兵为先锋,朝北进发攻打渭源南下的这支吐蕃军。王海滨率领的五万大唐骑兵,在武街与渭源中间的区域短兵相接,厮杀在一起了。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初二早朝时,玄宗和大臣们得到了轻骑兵的汇报,知道了吐蕃侵入渭源,并在渭源南面,武街北面发生了激战。轻骑兵送来的战报是薛讷写的,讲了王海滨率五万骑兵与三四万吐蕃骑兵,在渭源与武街之间发生了激战,没有讲胜负情况,因为战斗正在继续。战报上还讲了,这次进犯渭源的吐蕃军总共约十五万。

玄宗气愤地说:“吐蕃真是太狡猾了,剑南军刚刚从渭源撤走七八天,他们就又卷土重来攻占渭源了!”

姚崇说:“陛下您不必过于担心,薛讷、郭知运和王海滨在前线,他们率领的兵力,总共有十四万八千骑兵,与敌军是旗鼓相当。微臣以为应该派出侦察兵,去密切关注战场情况,并及时汇报。”

玄宗说:“也只有先观察一下战况了。李守德,安排三名北衙羽林禁军中最优秀的侦查兵,去前线侦查情况,并及时汇报。”

李守德从姚崇后面出列,双手举着笏板说:“微臣遵命,微臣现在可以去安排这件事吗?”

玄宗说:“军情紧急,赶紧去安排侦察兵去前线。”

李守德说:“微臣明白了。”李守德说完就出了宣政殿,去安排侦察兵去前线的事情了。

退了早朝后,玄宗去了紫宸殿,他在紫宸殿来回踱步。姚崇站在书桌边,玄宗不坐他也不坐着。邵更莘给玄宗和姚崇沏好茶了,白瓷茶杯和茶壶,在书桌东边一张新添置的小茶桌上放着。

邵更莘说了一句请陛下用茶,就站到离着茶几三米远的位置了。

玄宗并没有坐下喝茶,他站在小茶桌北侧,跟站在小茶桌南侧的姚崇说:“朕要召集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同薛讷他们一起狠揍吐蕃!”

“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啊。”

“朕要先召集军队,把华州、蒲州、岐州、骊山等地的驻军,和南衙军,北衙羽林军等都召集起来,再向河东调两万兵力,剑南调两万兵力,组成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由朕亲自指挥,去协助薛讷,痛打吐蕃军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关于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杨安开局穿越大夏,发现大夏新帝竟是女儿身。为保住小命,杨安先扑倒女帝,再征服皇后。想逃出皇宫却发现大夏内忧外患。前有狼,后有虎,奸臣又一堆堆。只想安稳活着的杨安无奈操起了屠刀。
天青色呀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关于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嘘!知道吗?韩非当年没有被李斯害死,而是替秦始皇干了一件极为机密的事情。从话都说不清的结巴男,到怼遍神、仙、妖、鬼四界的怼王之王,最终以一人之力开启末法时代。两千多年,韩非到底经历了什么?
艾迪蓝波
征服者在清朝
征服者在清朝
关于征服者在清朝:是一部历史小说,它巧妙地将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讲述了一位名为征服者的人物与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发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16-1912),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了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主人公征服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力征服者,而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和深邃洞察力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清朝的政治格局。他的名字象
征服者爱写作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关于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穿越到大明,朱桂获得系统。从此,将种花家历史,从大明翻篇。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然后蒸汽纺纱机,高速铁路,大炮,钢铁洪流……蓝星历史,从这里改写,凡是铁轨所到之处,皆我大明国土,凡轮船所过之处,皆我大明海域!如有不臣者,皆杀无赦!听读这话,朱元璋都麻了。行,你行,皇位给你,你接着奏乐,接着舞!
何意啥思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关于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大魏皇帝常年勤政,积劳成疾,将不久于世。女帝年幼,且朝廷局势愈发动荡,皇帝遂命魏武王返京辅政。软萌可爱的女帝向魏武王撒娇道:皇叔,帮帮朕可好?好吧。.....十年后,众朝臣进谏,让女帝繁衍后嗣,巩固大魏根基。美若天仙的女帝在魏武王耳旁轻语道:皇叔,帮帮朕可好????......
三月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