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种乡下地方,没有娘家的媳妇那会被婆家往死里欺负。
年奶奶咋敢逮着丁秀一个劲地欺负?就知道当初丁秀嫁过来,像是逃难的。
丁秀看似有个背景夯实的娘家,家族子孙兴旺,实际上,丁秀啥都指望不上。
因为丁秀的老娘是后娘,有了后娘,还指望有亲爹吗?
她没后路,没地方去,没人撑腰,没人为她出头,婆家不压榨她压榨谁啊?
听了丁姑奶奶的话后,年萧红没吭声,她在外头底气足,多少也沾了家里的光,谁都知道她有三个哥哥,这一听起来,谁敢惹啊?
家里关系咋样,反正外头没人知道。
丁大姑继续说:“老四媳妇要是娶上了,这以后姑嫂关系也好相处,人家还念着你的好,要不这个家,你以后咋回啊?”
丁大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她年轻时候赚钱补贴哥哥一家,自己一辈子没嫁人,都这个年纪了,丁大姑的亲哥还乐意管,可以宠着,平时跟丁大姑分零花钱,还不准家里的小辈给丁大姑脸色看。
总之,遇到一个靠谱的亲哥,这辈子都没人敢欺负丁大姑。
年萧红果然被丁大姑唬住了,语气都软和下来,“丁大姑,道理我都懂,但问题我这边暂时还谈不上彩礼的事儿,城里刚跟咱们农村不一样,这结婚得双方见面,正儿八经地谈,我那边还没过明话呢。”
丁大姑说:“这光谈恋爱不结婚,这不就是耍流氓吗?你赶紧把人叫家里来,既然城里不一样,那就见面谈婚事啊!”
年萧红没吭声,丁大姑点到为止,也没再继续咄咄逼人,这个家老的小的都不成啊!
年糕儿收到于叨叨的信了。
她回来之后,除了第一天跟人提过于叨叨,时间一长就忘了。
当初去找于叨叨的时候她只穿了小褂子,现在的气候都要加毛衣了。
张校长把信送过来,还好奇地问了句:“年糕儿,这是谁给你写得信啊?”
年糕儿:“于叨叨。”
张校长笑呵呵:“于叨叨是谁啊?”
年糕儿:“我的一个好朋友,他家住在大城市里。”
张校长恍然大悟:“哦,原来是笔友啊,哎哟,我们年糕儿都有笔友了啊!”
年糕儿愣了一下:“笔友是啥意思啊?是都用铅笔写字的朋友吗?”
张校长解释:“笔友的意思是平常见不到面,只能用写信来交流生活和学习的好朋友。简称为笔友。”
年糕儿明白了,“原来于叨叨是我的笔友啊!”
于是,在年糕儿的大肆宣传下,年糕儿成了他们学校第一个有笔友的小孩,年糕儿的笔友还是城里的小孩呢,惹来了很多其他小孩的羡慕。
放学路上,年糕儿举着手里的信,扭着小屁屁,得意洋洋地说:“这是我的笔友,于叨叨是我的笔友,你们知道笔友是啥意思不?”
年初夏说:“知道啊,你刚刚已经解释过了。”
年糕儿:“哼哼!”
凌寄:“笔友有啥了不起的?一个月才写一封信,有好玩的事发生,今天写信,明天寄出去,他半个月后才收到,写信的人都忘了这回事,收信的人才刚刚看到信的内容,多没意思啊。还是天天见面的好朋友才靠谱。”
年初夏偷偷看年糕儿,怕年糕儿生气。
结果,年糕儿拿着信想了想,“也对哦,唠嗑都唠得不利索,还是身边的好朋友更好玩。”
年糕儿把信揣兜兜里,还是跟身边的好朋友们一起玩吧!
年糕儿还没来得及给于叨叨回信呢,下午又有年糕儿的信了。
邮递员和张校长都奇了,“年糕儿,你咋这么忙呢?”